班主任的二三事 浅谈生活化习作教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16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9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92期  下一期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市螺岗小学 赵 勋 发布日期:2015-12-23 15:36:17

    古人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走进学生的心灵,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做教师的如何走近学生,特别是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
    一、深入家庭是走进心灵的第一步
    一提到走进学生心灵的话题,让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赏识学生,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与他多交流等。这些是很重要,但是不是光有这些就够了。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我觉得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家庭,看到并了解孩子每天生活的环境及家庭状况,知道他每天在家都会做些什么。
    学生王睿,写作能力低,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常常不能将一句话表达完整。我很着急,常常批评他为什么不多阅读、多积累。我来到他家家访,用震惊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低矮简陋的租住屋,爸爸腰椎间盘突出,一直卧病在床,妈妈肩负起养家并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购书对他而言就是奢侈的事。我与家长谈了许久,走的时候我默默地拍了拍孩子的肩膀,我看到他眼里噙着泪。以后的日子,我鼓励班上的学生借书给他,我也会将自己手头有的书送给他。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不能一一赘述。透过这些,我发现走进孩子的家庭真的很重要。只有了解实际情况,你才不会要求一位每天加班到深夜的父亲陪孩子亲子共读,不会要求英语都没学过的妈妈给孩子报听写。走进孩子的家庭,多了解他的个人世界,在教育时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这种关怀,这种爱才会更真实,更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二、平等交流是走进心灵的关键
    平等交流就是教师要放下权威,和孩子心平气和地交谈。现在除教育教学外,我们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孩子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教师能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一些变化,适时加以引导。
    小学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都不相同,刚当老师时,觉得自己要树立威信,特别是教高年级学生,我从来不苟言笑,整天就是板着脸。布置任务时学生唯唯诺诺地听着,执行起来却不尽如人意。我常常也在思考,后来读了一些教育著作,渐渐明白,教育学生就是要俯下身去,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多一份关爱和聆听,和他们交朋友,才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此后,我有意无意地就走到他们中去,与他们愉快地交流,分享他们的心事。刘小瑜同学的父母在家常常为琐事争执,造成孩子压力过大,放学后不愿回家,学习也受到影响。我和她谈心,听了她的哭诉,我又找了其家长反映了情况。家长听了很有触动,觉得今后应该尽量少争吵,即使有矛盾也避开孩子解决。经过不懈的尝试和努力,现在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劳动积极主动,上课认真,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都踊跃参与。我与学生的关系也由融洽变得更加亲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加倍呵护。因此,我认为平等的交流,呵护关爱孩子们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关键。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