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二三事 浅谈生活化习作教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16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9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92期  下一期
浅谈生活化习作教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来安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沈晓莉 发布日期:2015-12-23 15:36:02

    作文是个人生活积累和言语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一语中的地告诉我们: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生活化习作教学是一种“回归现实生活”的习作教学理念。
    要搞好生活化习作教学,首先要挖掘生活中的亮点,触发学生创作的激情。生活中并不是天天有惊天动地的新闻,也不是天天都会发生奇闻异事。日常生活都是一些琐事,无非是一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的生活特点,抓住每一次活动巧妙设计教学。我县有许多农村小学,广阔的农村天地就是一个诱人的世界,一年四季各显特色,使农村作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春耕时节,可以让学生跟随父母在田间锄草,感受劳动的艰辛;麦收季节,可以让学生在地里拾麦穗,感受丰收的喜悦;双休日,还可以让学生协助父母喂牲口,养家禽,种蔬菜等等,为以后写类似的作文积累素材。
    其次,要摒弃“伪生活现象”,让习作文由心生。为习作而生活,生活之后必写作文,容易造成学生对模拟生活的反感。学生本来很有兴致地说起春游,但一想到春游后老师布置的作文,可能就会索然无味,春游也不愿去了。生活化习作教学是以人为本的习作教学,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的基本要求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我以我手写我心,只要能用文字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如实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第三,要引领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心灵,促其一吐为快。生活是一块调色板,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人能调出不同的色彩;生活是一个五味瓶,里面包含酸、甜、苦、辣、咸。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快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开展,乡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再把所见、所感写一写。选取生活中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画面,纳入生活作文的范畴,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去描绘,去体验,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让学生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关注周围的每一件事。饲养一种动物,在敬畏生命的同时,呵护所有的生灵;种一棵树,在体悟生命的同时,放飞绿色的心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区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田野、街头、集市、超市,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生活中亲身体验,感受生活的多彩,拥有更多的心灵感悟,充满激情地“吐其所不得不吐”。
    习作教学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引领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投身生活。只有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接触事物多了,见识广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作文来才会有灵气,运用自如。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当把习作训练的触角伸向孩子的每个角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长知识,受启发,并用日记、周记、生活随笔等形式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明白生活是习作之源,而作文又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用来倾吐心声,表达情感,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留心皆文章,从而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激发习作的热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