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教育之新 育创新之人 浅谈多媒体在《空间与图形》教与学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学生背诵兴趣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13版:教育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9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92期  下一期
浅谈多媒体在《空间与图形》教与学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市滁州路小学 廖昌梅 发布日期:2015-12-23 15:43:10

    当下多媒体的应用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作用更为重大。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空间与图形》知识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小学生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弱,这就要求老师在《空间与图形》教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小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空间与图形知识,使《空间与图形》的教与学“活”起来,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观察能力
    多媒体的应用让教师脱离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些简单的教具、学具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制作课件、录音、录像、实物展示等功能,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它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更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还可以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以往我们所展示给孩子们的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局限,有时仅限于书上的挂图、教室中的实物和一些简单的自制教具,显得有些单调和枯燥,有了多媒体以后,我们通过网络素材搜集到大量的关于图形的美丽图案,既了解了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拓宽了视野,又引发了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想象、联想和猜想,不仅开拓了学生思路,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二、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深入理解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一些几何知识单纯靠在黑板上画图、教具演示、教师口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无法对空间和图形有清楚的认知,只有对知识点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加深记忆,以空间和图形的实物形式呈现给学生,以便于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从目前来说,大多数小学生对空间和图形的理解依托于直观形象,没有形成立体性的理解和认知。与传统的板书、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知识点用直观的、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静止的图形变得形象、通俗、易懂。
    如教学“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教师在教学概念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图形进行对比,还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多维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平面”、“相交”、“直线”,使学生对类似概念进行准确辨析。
    三、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深化训练,提高效率
    空间与图形的四个部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学中应注意互相渗透,而多媒体技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几何图形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可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来推导,使学生积极动脑、自我挖掘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仅能彻底改善学生凭空想象、似懂非懂之苦,还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系列练习,其练习效果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