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在中小学教研组建设方面,合肥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广大中小学和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扎实深入的探索,学校教研工作呈现出亮点多,实效大,多样式,参与广的特点。教研组建设日渐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点,在推动学校建设和提高教育竞争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经合肥市教育局研究决定,对全市(2013—2015年度)中小学70个先进教研组给予通报表彰。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针对各县(市)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先进教研组,分享其先进经验,以飨读者。
依托特色教研 助推团队成长
□本报记者 苏 锐 朱惠惠
“厚积薄发见功力,水滴石穿绽硕果。”合肥市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以下简称“荣小”)语文教研组自2009年8月建校,依托特色教研,助推团队成长,不断创新语文教研形式,锤炼内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该校语文组现有24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5位,市级骨干教师2位,区级教学能手7位。组内平均年龄30岁,老中青三代结合,是一支素质高、实力强的语文教师队伍。
健全各项制度 规范教学常规
语文组每年都根据学校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发展需求等制定发展规划,每学期再依据规划制定相应的工作行事历及具体的落实措施;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主题、定内容、定地点,有活动记录。该校认真拟定语文教研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研活动制度、听评课制度、备课制度、作业优化设计与评改要求、期末“五个一”制度等,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组内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能依据本学期教研组工作重点,找准自己的研究目标,同时结合学期教学工作,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研究重点,学期末能及时梳理一学期的工作所得,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学特色,真正做到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组内老师都能做到按课程计划和教学常规要求开展教学。每个月语文组都积极邀请行政班子成员和教研组长一起认真细致地进行常规检查工作,狠抓落实,不搞形式,务求实效,力争及时发现问题,诊断反馈并督促整改。
创新教研形式 凸显教研特色
多年来,荣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组活动,如“如何有效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沙龙、“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教研会、六年级期末研卷、作文教学的相关研讨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活动中老师们也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交流中更是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每年的暑期该校还开展专项研修,关注教学全过程。2012年暑期语文组开展了“评好课”主题研修,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问题诊断、课例观摩、现场论坛、评课竞赛”等模式,提升研修效果。2013年暑期开展《作业设置与评改有效性》专题研修,总结出语文作业布置的基本特点,如时效性、适量性、多样性、针对性、层次性等。2014年暑期开展运用白板教学技术的专题培训,训练和提高学校语文教师运用白板教学的能力。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荣小语文组全体老师不断研究、实践,主动进行新课改教学实验,并将其与学校“自育自学”课题实验结合,形成了具有该校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2013年6月在庐阳区特色校本教研展示活动现场,该校语文组教师展示具有自我特色的“设定、合作、诊断式”观评课具体操作流程,供观摩借鉴。为了让老师们听课有重点,评课有依据,语文组还尝试用“设定、合作、诊断式”观评课模式开展特色研修。根据研课主题,设定主要观察点,通过观察聚焦课堂现象,记录教学事实,发现课堂问题,诊断教学得失,进行双向反思,用数据说话,作定量定性结合分析。“设定、合作、诊断式”观评课活动,促使荣小语文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研究、学习,积累智慧,获得专业成长。
优化教研条件 保障教研活动
教研组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的各项支持。首先,时间上保障。每周二下午全体语文老师不排课,专门学习、教研。第二,经费有支持。学校每年都拿出专项经费,用于语文专用办公室的建设、图书购买、老师的外出学习、培训、外请专家等。第三,绩效激励有制度。学校每年还组织对优秀备课组进行评学和奖励,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第四,硬件上到位。学校为语文组建立了专用办公室,为语文组交流研讨营造温馨的环境。学校校园网站上开辟了语文教研活动版块,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电子资源。同时,学校还给每个教室配备了班班通,开通了网络,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便利。
三年来,荣小语文组全体教师紧跟现代教育发展步伐,除狠抓常规教研之外,以教师素质提升为基础,以教学常规规范为抓手,以教学研究为特色,以师生活动为平台,着力激发团队成长需要,引入课题研究,大胆创新教研模式,创出了成效,创出了特色,带动提升了团队整体专业水平和教师个人素质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凝心聚力 追求卓越
□本报记者 苏 锐 朱惠惠
合肥市双岗小学(以下简称“双小”)英语教研组是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具有开拓进取和团结互助精神的“青年文明号”教研组。该组由7名英语教师组成,平均年龄32岁;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2人;小学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3人;合肥市骨干教师、庐阳区学科带头人1人,庐阳区骨干教师1人;庐阳区“教学能手”4人。
关注常规环节 规范教学行为
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这一系列常规教学环节,每个学校的每个老师都在做,都在细节上下功夫,双小也不例外。教研组内采用“电子备课+现场问题研讨”的AB套餐式备课形式,不仅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方便每位老师做“一课一反思”和二次备课,真正将集体备课后的反思成果落实在每一个老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在充分的电子备课和有效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每位教师熟练运用电子白板教学手段,做到了每节新授课使用电子白板进行交互式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教学的有效性。
不管在任何时间,只要你走进双小的英语办公室,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听到这样的声音:“这节课怎样导入才好?”“刚才上课的效果不理想,哎,你们帮我想想办法。”“陆老师,下节课有没有时间,能不能去听一下我的课,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看,这个地方怎么总是感觉衔接不顺畅?要不我来试讲一下,大家帮我看看。”“几个班的练习都在这里出现了问题,王老师,上一届毕业班情况怎么样?”“这个孩子真让人头疼,老是不做作业,找了家长几次了也不管用,到底怎么办呢?”他们就是这样及时研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寻求同伴帮助,注重课后反思并及时修改,在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中一丝不苟地严格落实学校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
活到老学到老 促进专业发展
“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老的谚语是双小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学习的信仰。该校的每位老师都拥有“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双小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传统的“教书匠”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教学任务繁重的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把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市区级骨干教师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从集中面授到网络学习,从区级市级到省级甚至国培,都能看到双小英语组老师的身影。从南京、西安到淮南、黄山,只要有精品课例、高端讲座,就有双小英语组老师学习的足迹。
深化课题研究 提升教科研水平
据悉,双小省级立项课题《以课程超市为载体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于2014年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正式结题,课题研究成果获合肥市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其中英语教研组老师也功不可没。他们依托学校“课程超市”活动,在每个年级分别开设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英语拓展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例如讲故事比赛、英语绘本的阅读、英文歌曲的演唱、原版动画片的观看、课本剧的表演、英文好书的推荐、英语书写比赛、有外教参与的英语国家节日庆祝活动等等,在学生中广受欢迎,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自信表达的能力,也让他们充分感知了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投身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编写了一套《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的校本教材。老师们认为,阅读英语绘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巩固所学句型,培养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孩子从此爱上英语,爱上阅读。他们以学校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切入口,努力构建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通过在班级层面的实践反思、研讨与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加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让自己成长为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和评价者,不仅会“教”书,还学会“编”书,使专业能力得到发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教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