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05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9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92期  下一期
让农村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5-12-23 15:00:52

全椒县各界代表盛赞学校布局调整

  12月15日至16日,本报“教育改革江淮行”走进全椒县,就该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集中采访,在其中的座谈会环节,来自各乡镇学校的校长、教师,以及镇、村代表,分别就学校的布局调整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前后带来的变化。他们中有的学校已经被撤并了,根据安排,被调离工作多年的学校;有的学校在此次调整中被保留下来,见证着老校焕发新颜;还有的依旧留守在老校,处理撤并后的大小事务……如今,布局调整过去三年了,从质疑、反对,到理解,再到支持,无论是撤并,还是保留,或是新建学校,他们都对全县学校布局调整竖起了大拇指,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能给学生更好地教学和成长,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学生喜欢的才是人民满意的
  人物:周树林
  身份:全椒县城东小学教师(原供职的界首小学已被撤并)
  从1989年毕业,周树林就一直在界首小学教书,26年里,见证了学校的辉煌,也目睹了学校的萎缩,在校生从两千多人锐减到不足百人,周树林曾问自己:“学生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是我们的教学水平不行还是怎么了?”
  直到2014年夏天,学校被撤并时,在校生仅有60多人,教师30人,教师没事干,教育资源被过度浪费,学校没了生机。带着不舍和无奈,周树林在新学校开始了新征程。在城东小学,先进的教学设备,超前的教育理念,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源源不断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让他开始重新审视学校布局调整,“现在回过头看,开始慢慢理解了、接受了,学校布局调整可以说是大势所需,能让学生喜欢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周树林说,新学校的乡村少年宫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释放了天性,收获了快乐和知识,每每看到学生们脸上绽放的笑脸,便对学校布局调整增加一分认可。

孩子放学回家不看电视学象棋
  人物:王    建
  身份:全椒县城东小学学生家长
  2014年,因为原来就读的西王镇小学被撤并,王建的孩子到城东小学上学,一年过去了,说起孩子在新学校的生活情况,王建难掩兴奋,连连表示满意,“吃的不用担心,学校有食堂,坐车也不用担心,学校有校车接送,以前放学回到家,孩子只知道看电视,现在在学校少年宫报了象棋兴趣小组,回到家写完作业,会主动学象棋”。
  别看王建现在对新学校一百个满意,在刚得知学校撤并的消息时,他直言自己有些不情愿,“我们一家都是做生意的,平常很忙,孩子去了更远的城东小学上学,谁来接送是一个烦心事”。王建说,后来去了新学校看到有校车接送,也就慢慢地放心了。“孩子上学,一要平安,二要学到知识,现在这两点都达到了”。

站在家长角度想问题才能被认可
  人物:张    勤
  身份:全椒县二郎口镇党委委员
  在二郎镇学校布局调整中,张勤全程参与了,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和困难,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她看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不是说拆就拆,要让老百姓都同意了,才能开始调整,为此,二郎口镇提前一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先是召开村干部会议,然后分工挨家挨户的走访,通过上门宣传让老百姓做到心里有数,再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开始撤并。
  “学生家长不理解,这也是正常的,要想争取到他们的同意,就必须要站到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张勤说,在第一轮摸底后,一百多位学生中有二十多个家长不同意,为了做好他们的工作,村干部和教师悉数走进学生家里,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再不济,包专车将学生家长拉到新学校实地参观。由于很多被撤并的学校已经达到危房级别了,硬件条件很差,师资也跟不上,像偏远的卜集中学,学生数已经锐减到只有120个在校生,在看到新学校的办学条件后,家长们都渐渐松口了。
  截至到去年,二郎口镇已经撤并了卜集中学和程家市中学,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在新学校的学习情况,学校也会利用开学、家长开放日等时间邀请家长进校参观,目前没有一个学生家长因为不满而上访。

布局调整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
  人物:许朝斌
  身份:全椒县管坝民族中学校长
  在这次布局调整中,管坝民族中学是为数不多新建的农村学校。因为当地原是回民乡,回民不愿撤离,综合考虑到当地情况后,相关部门决定特事特办,就地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
  “按照布局调整的总目标,一镇一中学,管坝乡的学生应该去当地的司王中学上学,但司王中学靠近肥东县,管坝乡靠近县城,家长宁愿去县城读书也不愿去司王中学,加上都是回民,从大局着想,县教育局决定在原管坝中学的基础上新建了管坝民族中学。”许朝斌说,布局调整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既能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能实现民族团结。
  目前,学校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政府拨款400万元,建起了200米标准化跑道和九大功能室及食堂等,学校发展蒸蒸日上,不少邻近村庄的家长都把孩子主动送来上学,这是对当地布局调整最高的褒奖。

新建学校分解城区老校的压力
  人物:傅    霞
  身份:全椒县江海小学校长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日益凸显,老城区饱和后,必须要寻求新的发展,来接纳和分解这类学生。2010年9月,位于城南的江海小学开门迎新。
  “布局调整不是撤了一部分学校、保留了一部分学校就完事了,更主要的是布局。老城区装不下,新城区亟待要建一所高标准的学校”。傅霞说,为了让江海小学更快地成长起来,县教育局将其从县实验小学调到该校。五年来,学校重组教师队伍,研究教材课程,帮助学校实现快速膨胀,在校生由最初的五百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三千多人,成为城里第一个人数破3000的学校,大大缓解了城区学校的教学压力。
  下一步,学校将通过教师轮岗,让更多的名师帮助薄弱学校发展壮大,以及组建教育集团化,实现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化。

 

乡村道路上的“大鼻子”校车

  因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全椒县六镇镇原来的近20个村小学和教学点被撤并为9个,保留了3所中心小学和1所中学,六镇镇明德小学就是其中被保留的一所。为了解决家住偏远地区学生的上学问题,学校安排了一辆“大鼻子”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12月15日下午4时,记者一行随该校校车体验了一回,值班教师跟车、学生队长点名、家长信息表……周全的措施让学生和家长都很放心,一路上欢声笑语。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采写、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晓君摄

下午3时40分,学生在教学楼下排队乘坐校车

校车护送学生到家门口

乘车记录表上详细的记录着每个学生上车下车的时间及地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