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突围之路在脚下 公开入学信息应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山寨”报纸? 希望小学来了“圣诞老人”爱迪生奶酪酸奶公益出发
02版:教育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9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92期  下一期
农村教育的突围之路在脚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颍上县江口镇中心学校 祝宝玉 发布日期:2015-12-23 14:50:18

   《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12月16日刊载了《农村中学的突围之路》,引起笔者的深思。文章中介绍了明光市管店中学在城市化浪潮冲击下,学生流失严重,教师频频跳槽,学校处境急转直下,陷入不可自拔的教育困局,为了打破这一僵局,管店中学痛定思痛,认真反思,根据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转型走艺体特色化教育道路。历经10年奋斗,管店中学走出困局,再造辉煌,艺体生本科达线率稳定提升,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良好反响。
   诚然,明光市管店中学在这场突围战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未来之路该如何走下去,还是应引起该校领导、当地主管部门不断深思。
   笔者所在的学校也是一所农村中学,有些问题和明光市管店中学十分相似,也曾辉煌过,但也不可避免地没落了,其中原因,与明光市管店中学也很吻合。目前,我校初中在校生仅六七百人,最高峰时两千四百多人,悬殊近四倍。同时,教师人心思动,教学质量下滑严重,生源不断流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引起了相关领导和教师的思考。
   模式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从农村教育中突围成功的学校很多,但是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很多因素也不尽相同,它们的成功是根据自身情况而制定出的有效措施实践的成果,恰如“衡水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的高中学校,管店中学的突围之道并非就适合每一所农村学校。
   如何突围农村教育的困局,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第二步根据自己因素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但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相关部门领导、学校领导要有这方面的认识,敢于跨越雷池,有勇气、有魄力改革创新,拼杀出一条血路。广大教师更应精诚团结,以教育事业为终身事业,奉献教育,造福农村,服务农村教育发展。笔者相信,在相关部门的关注下,在广大教育同仁的努力下,农村教育将大有可为,而这条可为之路在脚下,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