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孩子越来越多的涌进城市学校就读,导致很多过去人声鼎沸的农村中小学,如今生源急剧萎缩,不少学校仅剩几十人,甚至几个人。
生源的减少,不仅给农村学校带来教师和场地的富余,更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诸多“瓶颈”。这些小规模的农村中小学下一步究竟该如何生存和发展。
小学校不能小瞧自己
最近笔者参加一个“送课”教研活动,那是本镇最边远的一所完全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不超过20人。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班通”电化教学设备齐全,音乐铃声、课间操都像模像样,图书室、活动室该有都有。教研活动差不多是人人参与。领导带头听课、评议,人人发言。
是的,不能因学校规模小就小瞧了自己,如若忽视了教研活动,教师就会越发懒散,滋生惰性,教学质量更难以保证,势必造成学生更严重流失。小规模学校要正视自己,正常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让教师有学习的机会,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让自然的小班化教学更富特色,让仅有的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让小规模学校温暖一方民众。
□南陵县许镇镇中心小学 方根秀
要保留好村小学和教学点
作为农村教师,我认为,应保留村小学和教学点,这样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学生的成长。如果撤掉村小学或教学点,孩子们就会从小背乡离井到其他地方读书,孩子离开父母就会感到孤独,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后期的成长和发展。
有的地方看到村小学生源少,就忙着撤并,使一些孩子跑到外地上学,有的甚至辍学,这样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要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村小学和教学点办好,让孩子们不出村就有学上。
□太和县肖口镇中心学校 王永廷
小规模学校照样能办好
笔者所在的学校只有74名学生,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尽管学生数量不多,但是学校在满足就近入学的需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优越的办学条件。得益于“全面薄改”计划的实施,学校的活动场地、实验器材、图书资料、音乐和体育设备得到及时补充,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营养餐计划实施后,学校实行了免费午餐制度。
二是较强的师资力量。按照“班师比”配置,学校现有教师9人,其中30岁以下拥有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4人,专职音乐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各1人。中心小学在职称评审、选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方面对村小学教师予以政策倾斜,鼓舞了教师们的士气。
三是充足的办学经费。合理使用生均公用经费,专款专用。办公经费不足时,村民委员会对学校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解决了诸多问题。同时,学校还尝试寻求社会力量对学校的帮扶。
小规模学校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小规模农村学校照样能办好。
□宿松县九姑乡油坊小学 何 晓
顺应变迁 主动作为
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携家迁居城市,造成农村日益“空心化”。因此,农村学校近年来生源急剧萎缩,往日校园人头攒动,现已落到不足百人。
当前,农村学校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变迁与要求,主动作为,在强化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如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抓爱岗敬业教育和革新教师陈旧的观念;牢牢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意识,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理念抓工作,让留守儿童学得开心、家长放心,更加注重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如今国家为所有学校配备了大量的设备,要充分发挥这些教育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不能资源闲置;可尝试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努力让学校“活”起来,具备吸引力。
□枞阳县浮山中心学校 鲍国文
避免小规模学校成为一潭死水
以城镇学校、中心学校作为领头雁,融合成整体,避免小规模学校成为一潭死水。采用支教、走教、委派等方法,让城镇学校、中心学校教师到小规模学校去任教,保障各项学科的正常开设。将小规模学校纳入城镇学校、中心学校为龙头的“雁群”中,开展集体备课、公开教学等活动。保障小规模学校的管理者有效参与管理培训,让小规模学校成为五藏俱全的“小麻雀”。
根据交通、新农村建设、人口出生数等因素,精心规划位置,合理撤并学校,整合资源,高效使用师资力量。灵活保留、新办教学点,保障适龄儿童就进入学。对富余的场地,根据当地特色,开发校本资源,建设成诸如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等场所,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基地。
□长丰县吴山镇中心学校 郑成荣
人少是劣势更是优势
农村小规模学校生源一再减少,形如“鸡肋”,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境地。但是只要有一个学生在,学校就不能撤。绝不能“坐以待毙”,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走出困境,走出一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的道路。
学生人数少,这是劣势,更是优势。教师恰恰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些身上,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一种或多种能力。同样的精力放在少数学生身上,更能出成果。如果学生不仅成绩提高了,其他素质也提高了,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样是读书,在家附近学习比离家远的学校不差,甚至更好一些,家长和学生怎会舍近求远呢?
□六安市金安区三里桥小学 王 锋
应适时撤并弱小学校
与其想尽一切保留这些弱小学校,不如忍痛割爱,适时撤并。
从学校层面来讲,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利于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快速稳步进行。
从学生家庭及社会方面来看,多数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是孩子的监护人,隔代教育显然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多数老年人不识字,没有精力顾及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多学生留恋网吧、沉迷网络,甚至误入歧途。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弥补上述不足。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都为学校的撤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蚌埠市禹会区白衣初级中学 赵传兴
核心是师资队伍的建设
农村小规模学校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现在有的学校教师人数少,教学任务重,缺乏业务交流和专业引领,教师素质提高难。
因此,乡镇中心学校应经常组织各小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统筹提高小规模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小规模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等短缺学科教师,都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调配,保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计划课程。这样能较好地兼顾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关系,学校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各种学科人才齐全的稳中有流动、流动促稳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再次奠定坚实的基础。
□濉溪县岳集中心学校 董仲奎
不要盲目地让孩子进城读书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的推进,如今农村最美的就是学校,在硬件投入方面,先进的“班班通”教学设施的运用,新配给的图书、教学仪器及体育设施等实现了有效使用;在软件投入方面,一大批新招聘的高素质大学生教师走向了讲台,各种提升教师素质的培训开展,都有效地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农村小学反而更有优势而言,良好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小班教学能让学生们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但在如今的农村,不少家长不能正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前景, 却千方百计地安排孩子进城读书,此举实属盲从跟风。我觉得,此现象应该引起农村学校的高度重视。既要做好教育宣传,更要办好家长学校,努力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确保农村的学生在家乡学校能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肥西县金桥学区中心学校 黄 璜
三言 两语
●我的建议是小规模学校办成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教学点,高年级进入乡镇寄宿制中心学校。另外,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解决好他们生活上的困扰,让农村教师活得更精彩,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凤台县第四中学 张 娟
●首先要留得住教师,让教师愿意在小规模学校任教。教师愿意教,学生家长信任教师,这样的小规模学校才会有生存的机会。否则,小规模学校将会面临关门。
□蒙城县漆园中心小学 刘 翔
●农村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议教育部门分配更多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尽快帮助农村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亳州市古井镇孙小楼小学 孟凡英
●软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生源却不断减少,农村学校应尽可能为小班化教学创设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尽量考虑给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和展示空间,追求精益求精的办学品质和高效的课堂,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攀升。
□淮北市杜集区实验初级中学 汪文朗
●集中生源,留住教师,确保教育均衡。农村可根据实际,将某一个区域的学生、教师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学校一旦形成规模化,既可以减少农村生源的流失,也缓解城市学校生源猛增的压力。
□庐江县白湖镇串河小学 徐 俊
●农村小规模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创新。从教育教学管理到生活管理,从教师管理到学生管理,都要创新;特别是面对农村“留守”现状,学校要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教育的新路子,真正能吸引住学生家长,留住就学的学生。
□涡阳县石弓学区中心学校 刘 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