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活动为什么让人烦 “互联网+”助力高校构建智慧课堂 取消月考,学生将无所适从 不跑操岂能一罚了之
02版:教育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8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8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互联网+”助力高校构建智慧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15-12-16 15:05:00

  (上接第一版)
   使用一年变化多 课堂教学高效有生机
   记者:如今用扫二维码的方式开展教学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你感觉课堂教学及学生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洪炜宁:老实说,变化是非常大的,首先是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以前课前,我们会要求学生上学校物理实验中心的网站,查看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预习,但总有一些学生扯皮,要么说没电脑,要么地电脑坏了,或者上不了网,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但现在有了二维码,学生人手一个手机,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扫二维码进行预习。
   大学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某种程度上,学习完全靠自觉性,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会化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现在上课做实验,遇到不会的,学生会主动查看视频,研究后再独立完成,而不像以前一味地指望着教师帮忙完成。
   教学方式的转变,现在基本上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很少说,连PPT教学、板书都很少使用了,一般只说一下简单的注意事项,大多数时候都是学生自我进行试验,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因为事先有了预习,学生做实验时不会手忙脚乱,过程进行得很顺利。这门课通常是三节连堂,一次上课要两个多小时,学生往往只能完成一个试验。但现在有学生一个小时就完成了,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给这部分学生“加餐”,不断地增加教学内容,提升难度,教学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搭上“互联网+”顺风车构建智慧课堂
   记者:往小的说,将二维码搬进课堂教学只是改变了一门课程的教与学;往大的说,这是“互联网+”对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次探索。对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您有哪些看法?
   洪炜宁:从教这么多年,大学里的教学改革一直没有断过,随着“互联网+”的广覆盖、广应用,教学改革势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搭上这班顺风车,教学会焕发出新的面貌。
   以物理实验教学这门课为例,今年11月份,学生刚刚完成这门课程的无纸化考试,学校同中科大奥锐公司合作,订制一种特殊的网络考试系统,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建立远程控制管理系统,既避免纸质考试的繁琐,又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更加公平、公正。目前,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人文思政类等数十门课程均已实现无纸化考试。
   此外,学生的日常实验也不必每次都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即可实现“不限次数,不限时间”的实验训练。以前,每次实验前后,学校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遍一遍地检查仪器,每训练完一拨学生,总有器材损耗的现象发生,但现在通过网络模拟操作,既便捷又高效、实用。这是学校正在大力推广的工程,一些名师工作室基本上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远程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的交互学习,教学效果颇为显著。
   总之,“互联网+高等教育”这将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模式,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桥梁和基础,高校应主动转变观念,大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努力构建“智慧课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