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家乡的“宝藏山” “天才试卷”奈我何 一周快报
02版:飘扬的红领巾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8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8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走进家乡的“宝藏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小 J 汤应勤 特约通 发布日期:2015-12-07 17:41:28

□本报记者  小  J  汤应勤  特约通讯员  徐维林

    说起家乡的宝藏,铜陵市东方红小学的学生记者们告诉小编:他们家乡的宝藏就藏在那巍峨的铜官山里。在有着“千年铜都”之称的铜陵,铜官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矿山。
    据胡阳同学介绍:铜官山的采铜冶铜历史可上溯至商周。而到抗战时期,日军侵占了矿山,大肆掠夺资源。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成为了全国重点铜矿开采基地。
    “我爷爷奶奶都是铜矿的退休老工人。听爷爷说,他参加工作时,条件非常差,设备简陋,厂房也不牢固,住的是茅草盖的工棚。但那时的工人们不怕累,不怕苦,大量出铜,为国家做贡献。”张宇同学告诉小编。
    经过三千多年的开采历史,铜官山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2003年,铜官山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矿山公园。矿山开采历史落幕,而在这巍巍大山中,千年历史留下的脚印还随处可见。11月14日,东方红小学的学生记者们就在老师和家长们的陪伴下,开始登山追寻这历史的脚印。

    许子涵:山路如此陡峭,我们空手走在上面都很吃力。工人叔叔们抬石板、运沙石是何等的辛苦!

    洪思越:曾经的矿山换上“绿衣”,山间还有很多野树莓。尝着酸酸甜甜的野果,我想这也是一份“胜利的果实”吧!

    马萍:当年日军为了掠夺铜官山的矿产资源,修建了一条铁路。如今的铁路已变成长江二路,只是这里有一处遗址,作为文物保留了下来。

    采访正在为铜官山新貌而忙碌的工人叔叔

 

画外音
    学生记者  张  宇:如今,铜矿工人们纷纷转产,搞起了铜产品深加工。因开矿而裸露的山体早已是绿树参天,矿山旧貌换新颜。铜官山遗址公园即将全面完工,它要以新的方式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学生记者  孟惠子:走过“石英加工厂”旧址,前面就是日本鬼子建的炮楼。此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八路军叔叔打日本鬼子的惊险场面,八路军个个都是大英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