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小 米 朱惠惠
学生记者 合肥市桂花园学校东区 三(1)班 丁羽欣 赵一歌 刘晨希 四(1)班 张佳乐 陈可欣 冯第桐
“闻香、品茗、插花、挂画”合称为“四般雅事”,是古人优雅生活的体现。但是在现代,沉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仅在小范围里流传,却很少能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小米曾在网上看到安徽省沉香博物馆馆长郑尧锦先生的作品,感慨郑尧锦先生的作品种类之多、作品工艺之复杂,让人惊叹不已。于是,征集了合肥市桂花园学校东区的小记者意见,在一个微雨的日子里,大家一起走进了古色古香的安徽省沉香博物馆,感受千百年来沉香文化的不凡魅力。
安徽省沉香博物馆是一家民营性质的博物馆,博物馆里收藏了郑尧锦先生的大量沉香雕刻作品。所谓沉香就是沉香树在受到真菌的侵害时,而分泌出的一种树脂。这种树脂和木头本身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沉香,沉香的形成要经过十几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非常的稀少和珍贵。在展馆中有哪些重要的精美展品呢?不妨听听我们的小记者怎么说。
溪山行旅山子
在和小记者们一起参观的过程中,大家在一件展品面前停住脚步,不禁赞叹起来。沉香博物馆的副馆长李立志告诉我们:“这件作品叫做‘溪山行旅山子’,刻画的是古徽州地区山多地少、老百姓出外行山的生活状态。你看,在山涧上,一位老农正在赶着牛,辛苦地耕作着,这些形象像极了古徽州人的生存状态。整件作品布局精细合理,保留特有的徽文化特征,体现古徽州人精致的生活态度。”
听到这里,小记者张佳乐仿佛已经对这件作品了然于胸了,向我们解释说:“因为徽州的土地少而山多,人们的田地大多数都是在半山腰,所以在雕刻时力求作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活灵活现,就好像看到了当时徽州人生活的风貌耶!”
镇馆之宝——兰花
走到兰花的展台前,李馆长告诉我们:“兰花在文人墨客的眼中都是高雅的一种象征,用沉香雕刻出的兰花,不仅在形象上栩栩如生,摆放位置还极为讲究。兰花叶细腻流畅,姿态柔美,雕刻时需要顺着沉香木原有的纹理雕出兰花的叶子,再一根一根慢慢粘合而成。”
小记者丁羽欣观察了一下,告诉大家说:“它有六片叶子,多一片都会觉得多,如果少一片又觉得不好看,它是用小刀对着沉香木上的纹路雕刻而成,显得非常自然,上面还有些未开的花苞,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好像花了很长时间才能雕刻出!”李馆长亲切地告诉小记者们:“雕刻一件作品可能需要几天到几个月不等,但是往往好的灵感有时需要好多年,所以这也算是匠心独运的另一种解释吧!”
香味来袭
沉香会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如果你的鼻子够灵敏的话会依次嗅出“辛,甘,酸,苦,咸”五种香味,它本身自带的香味能够保存很长时间。古人闻香,就是对于香文化的独特理解。沉香的香贵在一种含蓄,有张力但绝不张扬,像极了花中君子——莲。在我国古代沉香文化早就繁盛普及,到宋代进入高峰时期。那时的人把它用作香料或者制成香薰,沉香还可以作为药材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小米的话:在古代,茶文化和香文化都是上到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推崇的生活方式。而在现如今,香文化的没落让其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关注。
(感谢安徽省沉香博物馆对本次采访的支持)
小记者与沉香兰花合影
小记者在安徽省沉香博物馆与副馆长李立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