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老师的四十七封信 亲爱的阳光 一路有你 欢乐惊喜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7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7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父亲老师的四十七封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师范学院 钱立青 发布日期:2015-11-25 14:21:37

  我的父亲执教讲坛四十余年,教书育人饮誉一方。父亲更是我的终身老师,善教的他始终教育与引领着我前行。
  父亲生逢特殊的年代,诸多原因让他无法继续自己的专业道路。他只身到举目无亲的土地上,从乡村教师开始了他的粉笔生涯。丘陵相环的山凹间,品字形结构排列着三幢平房与一面飘扬的红旗,构成了童年的我对学校的基本认知。这所简易的学校里,有过我欢乐的童年,更有父亲19年的艰辛与默默的煎熬,他把那火红的青春、燃烧的激情和严谨的作风都抛洒在校园的一草一木中。
  无法想象当时一颗年轻的心是怎样扎根于这片土地上,又是如何安然地执起教鞭当上了“孩子王”。这一幕今天似乎只能在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能找到类似的场景。父亲有着自我的诠释:当教师是幸运的,教师是传递文明的使者,可以在广阔的天地间植根自己的理想与冀望。
  也许父亲说的没错,他与这所学校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校师资匮乏,父亲担任了多个学科教学;作为教师,他自己从未间断过学习,经常借来图书资料钻研到深夜;物资贫乏的年代,学校没有现成的教具,父亲就动手创作。记得毕业班上晚自习课,学校经费紧张得连煤油灯都点不起,于是,父亲带领学生从山上采割松树油脂,自制油灯,照亮了教室,照亮了书本,也照亮了几十张学生红红的面庞。
  父亲的奋发图强,使这所名不经传的乡村学校一跃成为当地的名校,一次次地成就了辉煌。当地的老百姓说,父亲是改变孩子们命运的第一人。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排练话剧、歌舞,前往水利兴修的工地演出;倡导学生健身运动,环山越野长跑成了学校传统优势的体育项目;带领学生到山上、河边采集动植物标本,把农科教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我的心中,父亲始终是双重角色,亦师亦友启蒙、护佑我的成长。多年来,他把对子女的深爱浸润在生活寻常的细节中,舐犊之情犹如细水长流般隽永。他积极引导子女阅读,在经济并不宽余的年代,毅然自费订阅了《中国少年报》、《安徽儿童》,同一盏灯下,与我们姐弟一起读书、补充精神食粮;星光灿烂的夏夜,父亲带我们玩成语接龙的游戏;农历年底前,我们拿着父亲书写的春联在街头售卖,换来一册册的新书;父亲用纸片制作玩偶,让我在童年的伙伴们面前增添了炫耀的资本;父亲的琴、诗、书、画,无一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在父亲心中,惟有以书籍铺就或文字码砌的道路,才契合他心底的价值取向。我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出版、第一次全国性征文获奖,无一不是父亲在背后关切与教诲的结果。
  在外读书或工作期间,每每回家,我最为兴奋的是能与父亲促膝交谈。因为每次直面交流,我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学识,更有宽容和人生的道行。大学期间,父亲给我写过47封信,字里行间更多的是鼓励我、敦促我。像许地山的《落花生》中描述的父子对话,在我儿时算是寻常事,案前垄上,父亲大凡以故事或实践明理,浅显而深刻,至今都在影响与鞭策着我。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支撑起了一位教师的精神脊梁,同时也白描出心中父亲的儒雅、善良与奉献的形象。“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以感恩的名义自豪地选择教师的职业,为师、为父的他一直以微笑相伴我成长。
  如今,我的这位好老师——父亲却在一个寒风潇潇的冬天离我远去了,然而在书卷中、烛光里总是浮现出他那永远催人前行的笑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