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感悟 有效开展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 催生思想 触摸本质 和谐施教,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16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6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6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有效开展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当涂县实验学校 吴芳龄 发布日期:2015-11-11 17:24:23

    随着城市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力度的加大,“志愿者”这个称号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在很多场合,随时可见志愿者的身影,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到处可见宣扬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画和标语。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我一直努力和探寻的课题。
    第一,以“学雷锋”活动为契机,渗透理解当今志愿服务的内涵。
    当今社会,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对雷锋精神的认识是淡漠和生疏的。有人说,雷锋精神是特殊时代的产物,现在已经过时了。那么,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理解雷锋精神呢?雷锋精神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那就是忠诚、坚强、乐观、奉献……这些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准则和标准,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
    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让孩子们享有这笔宝贵的“心灵财富”,就应该时刻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懂得感恩,并要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把雷锋精神还原成一种生活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化、常态化,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校园里利用橱窗、过道、广播站、班队会、课堂、家长会等渠道营造学习雷锋的氛围。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学习雷锋精神,不用刻意地去“寻找”好事做。
    第二,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何为“志愿者”?自愿、无偿、利他是志愿者的三要素。孩子们经常会有“被志愿”的感觉,也就是说有被志愿的行为,但无志愿精神。这样的活动不能算作有效的志愿活动。教师应该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孩子主观能动性,萌发参与的愿望,这才走出志愿活动的第一步。
    做志愿者,就是无偿奉献,不计报酬。对学生志愿者来说,这一点孩子做得比成年人要好得多。纯真的年代,一切有意义的体验就是最高奖赏,精神鼓励更重要。
    志愿服务的第三个要素——“利他”,其实就是活动的实效。要让学生在志愿活动中切实感受到做志愿服务的效果。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服务他人,提升自己。让孩子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第三,“小手拉大手”,将志愿服务实效辐射到家庭,带动全社会。
    一个孩子代表一个家庭,千千万万个家庭就代表了整个社会。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但有了家长的帮助,既增强了信心,又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当涂县城老体育馆拆迁,两百多米的围墙在主干道边,团县委发出号召,让孩子们来绘制墙画。我校招募了一批有绘画专长的学生志愿者,带上工具,在家长的支持下,只用了一上午时间,一道五彩的画卷就诞生了。一幅幅生动的儿童画,装点城市的一角,赢得市民驻足欣赏、称赞。这是孩子们和大人们一起努力的成果。
    学校开展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应该帮助人实现内心的成长而不是追求外部的诱惑,带来广阔的视野而不是蒙蔽于狭窄的格局,坚持独立的路程而非是寻找标准的答案,理解多元差异而因此臣服于宽容。作为学生志愿服务队的指导老师,我将不断努力推出更丰富的适合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让这支队伍成为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