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感悟 有效开展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 催生思想 触摸本质 和谐施教,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16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6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6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催生思想 触摸本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至县至德小学 胡吉全 发布日期:2015-11-11 17:24:09

    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两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是一条明线,写在教材里;而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是解决数学问题隐性的、抽象的观念,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一般体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它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本质之所在。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显性的数学知识和结论,而不重视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其实,在小学数学知识中,隐含着许多思想方法,这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心地保护好学生数学思想的萌芽,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不断催生学生的数学思想,以整体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品质,让课堂绽放精彩,让思想静静流淌,让灵性得以飞扬!如何“催生”?下面是笔者的一己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把握教材,让思想得以流淌
    教材作为数学思想的载体,与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活动相伴相随。学生的数学思想并不等同于教材的数学思想,教材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只有真正被接受、转化、运用时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思想,而这一切都有待于通过学生的数学思想来实现。
    二、留有空白,让奇思妙想迸发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有知识方面的要求,又有能力目标的达成,还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渗透。如果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过于细密,预设过紧,就会缺乏开放性和生成性,学生因疲于应对教师预设,而无法生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无法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成果,也就无法看到课堂预设外的精彩。因此,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思想的触角往深处挖一挖,往高处跳一跳,往远处探一探,这样学生才会有生成奇思妙想的可能。
    三、理性等待,让思想碰撞提升
    在我们的课堂中,以下现象比比皆是:教师的问题刚刚提出,学生还在思考中,性急的教师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答案;优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大部分学生还未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师已接过话题自行解释;当学生说出错误的答案后,教师不置可否……这样的课堂缺乏理性等待的智慧。错误与正确发生矛盾碰撞时,往往正是思想得到提升之时,这种时候更需要教师宽容而且理性的等待,使学生在碰撞中调整思考的方向和策略,在碰撞中提升。
    四、善于追问,让隐性思想显现
    追问是对事物的深刻挖掘,是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教师要讲究提问策略,对学生的精彩之处、困顿之处、错误之处及时追问,着力提出思考性、发散式的问题,“逼”出学生的思想,让隐性的数学思想显现。同时,也应注意追问的技巧,莫让追问变拷问,要慎选对象,全面追问。
    五、提炼总结,让思想走向系统
    数学学习中,学生常有个性化的解题思路,常有奇思妙想的迸发,但这些不完全等同于数学思想。因此,教师要善于提炼总结,把学生的奇思妙想转变成数学思想,从众多的信息中及时判断、筛选与整合,使有价值的发现成为催生数学思想的催化剂。
    思想——数学思想——学生的数学思想,从满足于知识的教学到能力教学,再到催生数学思想的教学,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改革的趋势。让数学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思想流淌的过程,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终极追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