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大课堂的魅力 明光市:锁定“广覆盖” 破解“入园难” 图片新闻
07版:系列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6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6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自然大课堂的魅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杨益军等 发布日期:2015-11-11 17:14:53

阜阳十中高效课堂模式走出安徽引发关注

□本报记者  杨益军
  特约记者  杨燕槐  赵  萍

   阜阳市第10中学着力打造“自然大课堂”,将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将组织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核心技术,回归自然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学习、成长。教师则重新定位自身角色,转变观念,由原来的代言人、教化者、独语者、监控者“四位一体”的角色,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对话者、组织者。2014年6月25日本报整版报道了该校“四步十二式”自然大课堂课改模式。颍东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颜明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自然大课堂教学法为该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日益显现的课改成果已获得广泛认可,其课改模式凝聚了学校决策层和全体教师的智慧和汗水,作为区课改示范学校,颍东区已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着全区课堂教学改革。”
   如今,该校自然大课堂课教学法声威日隆,其影响力已走出安徽。继2014年该校教师应邀在山东省聊城市和今年5月在上海市课博会展示课改成果之后,10月30日~31日,中国教师报社在徐州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名校长高峰大会期间,该校作为我省唯一送课单位与全国其他六所高中课改样本校进行了“好课”展示。该校教师张伟利的展示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评如潮。该校校长倪士昌作为唯一点评嘉宾对七节展示课所做的精彩点评及其在课改沙龙发表的课改感言引发与会者共鸣。
   参加会议的颍东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教研室主任丁虎告诉本报记者,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国家督学李希贵等二十几位知名专家出席大会。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近1000名教育长、校长参加会议。会议主题为“推进课堂‘融’变革,提升校长领导力”,会议分为专家报告、名校经验交流、课改名校好课展示三个内容。
公开课彰显自然大课堂魅力
   在徐州会议期间,三百多位专家、校长走班观看了张伟利的展示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张伟利真正做到了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上精彩不断,尤其堂检测环节,她抓住主要特征让学生写写你身边的同学,把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刚一下课,就有七八所学校校长围过来说:“张老师,您的课太精彩了,我们能邀请您到我们那里给我们传授经验吗?”
   与会专家、学者在课后交流时认为,张伟利的课教学设计匠心独运、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教学方法科学恰当;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的投入,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能够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见解。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教育、教养、发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知识与个性、实践与能力、觉悟与品德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该校自然大课堂的教学魅力。
倪士昌课改观引发共鸣
   被授予“全国课改杰出校长”称号的倪士昌应邀对会议期间七节展示课做出了精准点评:“这七节课无一例外地实行了课改,授课教师不仅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高超,而且有思想,充满着教育情怀,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本领,否则,课堂上展示不出来这样丰厚的底蕴。授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主体不参与、不投入,那么再好的教学都意义不大。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收获,学生的进步是课改最大的动力。”
   在由《中国教师报·教师工作周刊》主编刘婷主持的课改沙龙上,倪士昌和江苏省南京市第29中学校长唐云龙、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校长印众庆、靖边中学副校长吕国山、上海市虹口区复兴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徐凯里、江苏省徐州市高级中学校长秦晓华以“新高考与新课改”为主题,开坛论剑。
   “高中校校长推行课改有无压力?面对新高考学校如何应对?”
   倪士昌对主持人提出的压力问题时坦言,刚开始实行课改时,我承受着很大的风险和极大的压力: “一是担心学生成绩下滑;二是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角色转变较难;三是需要校长直面矛盾,长期坚持,可能会出现反复抓,抓了再反复的现象;四是担心学生、家长、社会不认可。但只讲成绩没有明天,如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既然改革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谈到高中学校推进课改的关键,倪士昌认为校长是关键、制度是保障、评价是导向、教师是根本。真正的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成长的教育,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只有把被动的“教”变为主动的“学”,才是正确的、民主的教育改革方向。课改贵在行动,尤其需要责任感和担当的勇气。改革是系统工程,改革过程中的艰难险阻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智慧破解。
   课改怎样适应新高考?倪士昌强调,目前最重要的一是推进课程改革,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二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三是活动课程化改革解决培养人的路径问题;四是改革评价机制体制,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课改之路越走越宽广
   经过几年的探索,该校学生整体成绩大幅攀升,2014年、2015年高考成绩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谱写了“低进高出”的传奇。课改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明明等通过实地考察,充分肯定了该校的课改成就。
   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该校自然教育系列丛书《自然课堂的理论与实践》、《自然课堂的教育智慧》,总结了该校自然大课堂课改成果,自然大课堂的探索从理论得到了提升。
   该校执著的课改探索迎来了满园春色。徐州课改展示,为更多的课改探索者坚定了继续探索的信念。
   倪士昌告诉记者,课改永无止境,我们享受着课改的快乐,在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过程中,课改之路越走越广;带着思考和追问,我们义无反顾一路前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