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我校的两名学生因专业不对口,读了一年大学后被迫退学,又回到母校继续复读。”11月4日上午,在2015年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研讨会分组座谈会上,天长市炳辉中学校长朱长江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朱长江介绍,这两名学生成绩非常好,当时分数也较高,录取的高校都是“985“,但因为专业不对口,读得很痛苦,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退学。
太和县第一中学的王勇副书记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直言不仅学生们对高校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包括中学校长和教师们对高校的了解也不全面、不清楚,如何帮助学生们填报志愿很头疼。所以深层次的交流十分必要,但中学校长、教师和学生们走出去很困难,期望高校能够多下来。
“高考制度要改革,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也得改革,我经常发现很多高校招生网站信息陈旧、更新缓慢,少数电话都打不通”。滁州市教育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马茂平直言,许多本科高校的招生宣传缺乏个性,招生政策不透明,让考生和家长望文生叹,急需改一改,今年研讨会许多“985”高校都来了,说明高校招生宣传观念正在积极转变。
“我们早就实施了大类招生,第一年注重于基础,一年后可以再选专业”。第一次参加研讨会的浙江大学安徽招生组组长叶松教授就此给予了积极回应。另外,他还详细地介绍了浙江大学在我省招生的新政,就2016年自主招生、农村考生降分等焦点话题重点作了说明,并期待能够深入走进我省的中学。
山东省济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贺铭强调,高校的特色专业一般不是热门专业,热门专业也不一定就是特色专业,这与社会上普遍的认可绝对有差距,考生在填报志愿上一定不要盲目跟风,而高校在招生宣传上更要实事求是,切忌夸大其词。
安徽农业大学的反应更强烈。“每一所高校招生宣传首先要定位好,那就是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要让招生宣传工作常态化。”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涛就该校将要开展的生源基地校长论坛、假期夏令营、服务于生源基地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工程、邀请中学生记者团采风高校等活动推介让参会代表掌声一片。
第一次参会的华北电力大学招生主管彭军林坦言,最近几年该校理工科录取的分数波动性较大,招生宣传工作的力度确实不够,参加这次会议收获很大,一定把会议中高中学校校长反映的问题带回去。
面对高考制度的改革,面对招生宣传工作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与会代表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创新宣传工作方法、方式作了深入探讨和分享。部分皖北中学的校长纷纷要求本报要把本科院校的进校园咨询会放在他们那里,并强调近些年我省北部地区的高考成绩正逐步上升。
观点集锦
太和县第二中学校长时浩
实地参观后才有底气推荐给学生
我们学校每年有将近一千多名学生上职业院校,可以说生源很充足,但身为校长,我一般不轻易,也不愿意向学生推荐学校,尤其是不熟悉的高校。这几年,年年都参加安徽青年报社召开的研讨会、双百双进等活动,实地看了一些高校,明显感觉到高校招生越来越规范,心里有底,向学生推荐时信心也足。
霍山县文峰学校副校长韦生仓
为服务到家门口的公益咨询会点赞
我们学校地处山区,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高考结束后,学生基本上都不会填报高考志愿。去年安徽青年报社组织了一批高校到我们学校开展公益咨询会,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与高校面对面交流,既有效又便捷。在这,我要为这种服务到家门口的招生宣传方式点赞。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嵇芹珍
客观真实的招生宣传让路越走越宽
这两年搭上安徽青年报社的这班顺风车,学院逐渐被安徽省的高中学校和考生认可,从不了解到了解再到推送,学院在皖招生计划都完成了,而且报到率很高。不过,我还是建议高校招生宣传要客观、真实,对考生和学校负责,不能打教育的擦边球,这样路才会越走越宽。
潜山县招生办公室主任储成杰
志愿填报堪比第二次高考
老实说,不少学生家长对于如何指导孩子填报志愿一点不了解,往往靠抓阄、瞎蒙。虽然考试院每年都会送给学校一些指导书,但有的班主任认为这是“闲书”,堆在教室一角没发下去。这种思想意识要转变,填报志愿堪比第二次高考,甚至比高考还重要。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郭立银
诚邀与会中学校长来校实地考察
2012年,学校首次面向安徽省招生,当时计划招生165人,但只完成了13%,第二年与安徽青年报社合作,参与报社组织的一些活动,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去年的招生有了明显的改观,计划录取220人,录取率达到92%。除了感谢,也诚挚邀请与会的高中学校校长来校实地考察。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整理
□本版配图由本报记者傅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