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探索 “基础教育发展创新文库”系列丛书陆续出版
10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5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5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濉溪县:“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探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苏 锐 发布日期:2015-10-28 16:24:07

    2012年底,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三项改革的措施,濉溪县坚持以“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协调统筹”为原则,开展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试点工作。
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系
    濉溪县全面实施“在国务院领导下,有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出了“县级政府主体办学,教育行政全面管理,教育督导督学督政,中心学校实体运作”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强化政府办学主体地位。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不清、总量不足的局面。强化政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加大统筹力度,创新机制体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二是强化教育行政管理职能。濉溪县确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能转变、管理创新、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工作策略和工作目标,加强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策划;加强计划职能策划,增强管理的预见性;加强组织职能策划,增强管理的实效性;加强控制职能策划,降低管理的风险。三是完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从理顺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的关系入手,强化保障与制度建设,实现行政与督导“双轨驱动”;坚持教育督导“督政”制度,保证将政府的教育意志落到实处;坚持教育督导“督学”制度,把所有学校纳入督导范围,实现学校督导覆盖;全程了解学校发展过程,对学校发展进行全过程督导;督导深入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督导。四是确立乡镇中心学校办学实体。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结合濉溪县县情,确立了“一镇两学区,一区管三级,一区三中心”的乡镇中心学校办学实体和管理实体。在同一个乡镇中,设立两个中心学校,也就是两个学区,分别管理划定的各自区域;一个中心学校(学区)全面管理辖区内的幼儿园、小学、初中的三级教育;在一个中心学校(学区)内又设立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即中心学校校本部),使之成为辖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示范和榜样。
    濉溪县按照“参考乡镇建制、参考属地区域、参考学校规模、参考入学便利、参考教育资源”的原则,确立中心学校位置,在全县范围内共设立了21所中心学校。把中心学校作为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保证县级人民政府、县级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统一学校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队伍管理、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教研管理、统一监督考核。在履行其管理职能、职责的过程中,中心学校成为学区学校管理的中心、教育的中心、教学的中心、教研的中心,充分发挥“中心”的作用,体现“中心”的地位,有效地促进学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健全教育教研发展模式
    濉溪县大力实施优质教育发展战略,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政策倾斜,让全县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品牌学校引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健康发展,形成了“教研区域、教研基地、教研联盟”多元驱动的全县教育教研发展模式。一是实施相近区域学校组团发展模式。全县共建立了26所学校发展协作共同体,打破校际壁垒,加大教育教学发展协作力度,探讨区域学校合作发展路径,协同安排教研活动、课题实验、业务检查和质量监测;定期研讨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等工作在学区一体化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资源共享、教师专业发展、办学特色创建等方面的突破、创新、成效,达到“交流互动、差异互补、共同提高、全面提高”的目的,进而推动全县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二是落实教育科研基地建设工程。在各校申报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条件遴选出濉溪县基础教育首批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基础学校17所,作为全县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师课堂教学新模式。三是组建课改联盟。建立县级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联盟,着重研究、探讨、诊断、交流课改推进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及时纠正课改方向,总结课改特色,减轻课业负担,提炼课改经验,推出一批县域内学科课改品牌和优质学校品牌,引领全县课改健康发展。做到课改实验方案科学具体、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目标清楚,形成主要领导重视教育综合改革,分管领导积极指导并参与课改,学校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学习和研究课改的浓厚氛围,并在师德教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念提升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创新两大学段衔接体制
    一个学区涵盖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年级,针对教育对象多学段、教育内容跨度大、教育要求层次多等特点,该县树立全新的大教育观、大资源观,创建了“学区一体、九年一贯、小初对接”的两大学段衔接体制。一是树立学区一体思想。一个乡镇划分为两个学区,一个小学区有中心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开发、教师培训、区本教研、课程开发、文化创建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通过建立制度保障、整合优质资源、推行内涵拉动等有效策略,使各校在硬件、师资、管理、学生、校风等方面实现资源的流动与整合,推进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二是建立九年一贯制。在有条件的学区内,推行九年一贯制,也就是在一个学校内,小学和初中是一个完全融合的有机整体,办学理念统一、奋斗目标一致。三是落实两大学段衔接模式。对不具备建立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落实两大学段衔接模式,也就是小学六年级全部集中到初中,完成与初中的衔接,该县将它定义为“3+1”小初衔接模式。以初中带小学,小学学业完成后直升初中,充分发挥师资互补、差异资源相互利用等优势。
“以县为主”初显改革成效
    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该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活动,使“以县为主”管理体制逐步完善起来。自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以来,县级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中切实承担起责任,使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得到了落实,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9.25%;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和1.12%。目前,该县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学校管理不断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县教育事业整体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南坪中心学校、任集中心学校、孙疃中心学校、铁佛镇中心学校、岳集中心学校、刘桥中心学校、百善中心学校、五沟中心学校等一大批学校的综合水平大幅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尤其是近两年来,濉溪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2013年,全县总分优良人数占报名人数的46.8%,各学科平均分、优良率均处在市领先地位,彻底改变了3年前“县里不如市里、校内不如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公办不如民办”的现象。在2013年的基础上,2014年濉溪县又涌现出白沙中学新学校、城关中心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
    记者采访启示: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促使濉溪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两大学段衔接体制弥补了分散办学的不足,可以集中某个地区的办学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更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整体构思课程,安排内容,完成每一阶段前后紧密衔接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学区一体、九年一贯、小初衔接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比如学生长期受教育环境的限制,会削弱他们的适应能力;九年一贯制强调的是渐进,这个渐进的过程可能会淡化学习的阶段性、降低升学的竞争压力,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的减退。
    在县级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好村镇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入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学校的治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按照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或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等方面,义务教育离不开村镇的支持和帮助,但目前这方面还没有协调好。如在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同时,还存在着因城乡生活差别而带来的农村教师思想不稳定现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体制之下,缩小城乡、校际差异,推动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制定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如何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奖励基金,如何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等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