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事 荷包蛋面里的男人 静谧 中学时代的老师 让我们彼此守望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5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5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牛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蚌埠市禹会区白衣中学 赵传兴 发布日期:2015-10-28 15:48:45

  一头,又一头;一群,又一群,“哞哞”地叫着,奔到我脑子里来了。
  它们在我的脑海里聚集,拱头,抵角,嘴与嘴摩挲,相互亲热一阵,然后或孤身,或三两成群,走向村子里的各个角落,走向它们各自的家,走向贾大爷的牛棚,刘老汉的牛槽,蔡大哥房后的泡桐树,赵老爹家旁边的小水沟。
  有水牛,也有黄牛。水牛的身材更魁梧,喜欢在一滩浅水里“打汪”; “牧童骑黄牛”, 黄牛的性格更温顺。“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黄牛配旱地,水牛亲水田。
  一个村子,总有百十头牛吧。百十头牛在坡埂上吃草,百十头牛在田野里耕作。每一头牛的身边,都有一个、两个拉绳牵牛的人,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孩子,也有妇女和女孩子。牛郎是不分年龄、性别的。
  牛是乡村的歌手。它的声音算不得好声音,却雄浑,高亢,深藏着一种时光的沧桑、岁月的沉淀。无论是呼朋唤子,饭后一曲,耕作劳累,那“哞”的一声,都是那么深情绵绵。
  牛是乡村的绅士。它总是走着四方步,不急不慢,行止有度;它吃饭时从不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个或多个孩子坐在它的背上,它也不愠不恼,悠然自在。
  牛生就一张好嘴。吃嘛嘛香,青草,干稻草,芋头秧,玉米秸,黄豆秸,牛吃得津津有味。田野里,牛大口地啃着青草,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牛槽边,碎稻草加麦麸,被牛惬意地咀嚼着。
  牛粪是乡村的宝贝。牛粪养田,谁家喂了一两头牛,积的粪多,地里的麦子、黄豆长势便格外喜人。大清早,背个粪箕,拿把粪铲在村子里溜达拾牛粪的人你来我往。难怪一位外国诗人说,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
  “水牛水牛,先出犄角后出头”,牛走进乡间民谣里;“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牛走进节气谚语里;“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牛走进诗歌里;“九牛一毛”、“ 汗牛充栋”,牛走进成语里。
  百牛散去,独有一头留下,在原地不动,等着我,和我一起走向村子东头那几间破旧的牛屋。那是牛的屋子,也是我们全家的屋子。屋子原是生产队的牛屋,专门放牛草的。父亲从生产队里买了来,做了我们全家和牛共同的屋子了。
  牛是黄牛,沙牛,已经很老了,父亲在牛市上看到它,图便宜,以五百多元钱买了来。随后的几个月里,我就成了小牛郎,放牛,砍草,生活的重心围着老牛转。几个月之后,我升入初中,家里无人有时间放牛了,父亲便以四百多元钱卖了它。这是我家喂的最后一头牛。
  昨天,我在田野里转悠,遇见了村子里最后的一头牛,拖犁拽耙,在一块小小的水田里忙碌着。我远远地望着,不敢近前去。“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在乡村延续了几千年的风景,会在不久的哪一天消失呢?不知不觉间,我的眼里满含泪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