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忧伤的爱情 季 候 乡下的留守老人 根泽,一路走好
08版:风华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5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5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季 候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袁浩 发布日期:2015-10-23 22:36:23

    寒露到,柿子红透皮。在乡下,这个节气又到了一年当中最是繁忙的收秋时节了。陆陆续续的,黄灿灿的玉米棒子要往家搬,地里的豆子也得收割,熟透的山芋也要一点一点往村子里运送。
一场秋雨一场寒。等野地里的所有庄稼收割贻尽,庄户人家接下来又该要种来年的新麦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淮北一带的农谚上都这么说。现在在城里呆久了,农时上的一些事情,我都快忘得一干二净了。
  还记得小村人家没有购买日历的习惯。最多农历新年年底,从街集上请来一张木刻彩版油印的灶王爷影像回家,贴在各自家中的土灶锅门旁,保佑一家人新的一年水火平安。刚上小学那会,没事的时候常圪蹴在锅门旁看那灶王爷影像底下密密麻麻附印有二十四节气的阴历纪年表格。大人有时没事,也会唤我帮助他们看看又到了哪个节气了,我便吃力地从那模模糊糊的阴历纪年表上帮助他们查询。
  最早知晓有关时令农事安排的农谚好像是小学书本上的一句话:“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何时种瓜种豆,我们小孩子丝毫不放在心上,倒是后两句甚是觉得好玩。种豆不得豆,难道还能收获一堆我们那时最喜吃的冰糖葫芦吗?那可就神奇了。
  儿时,我常能听到乡邻们在干活歇工时随口说出的一些农谚出来,顺溜易记,好学易懂。像什么“小满三天遍地黄”,过过小满节气两三天,老家小村的人保准开镰收割,雷打不动;像“芒种忙,乱打场”,这更是告诉大家,芒种芒种,既要打场晒粮,还得见缝插针安插秋庄稼,一个农事接着一个农事,懈怠不得半步;像“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这是提醒庄户人家,赶紧趁天整地打畦,准备好侍弄秋天自家小菜园里的萝卜、青菜苗苗。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庄户人家顺应着季候的变化,只要不惜力、肯流汗,总会有吃不尽的余粮和好的收成。到了冬季漫长的苦寒日子里,才可以静享一段农家少有的清闲与安逸时光。还记得儿时冬天,闲来没事,奶奶最喜教我背诵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背着背着,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便在人们对春天的翘首期盼中来临了。
  现在的乡村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耕牛没了,农业耕作的模式在飞突异变,唯有那些祖辈们传下来的反映季候变化的农谚还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