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朵花开 父亲的秋收 秋意渐浓 满架秋风扁豆花 执教十年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5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父亲的秋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蒙城县教育局 于永军 发布日期:2015-10-21 16:28:20

  夜间,我睡得正香,忽然被“吧嗒,吧嗒”的声音惊醒——莫不是下雨了?我迅速穿上衣服——门口的水泥地上晾晒着玉米呢。
  果然,昏暗的夜空中,父母正借着手电筒的光,将裸露在场地边上的玉米往油纸布下面塞呢。
  “你们咋知道下雨了?”我一边捡拾玉米,一边问。
  “看——”母亲指了指场地一角的木板床,“这段时间,天气难以捉摸,你爸怕下雨淋了庄稼,每天晚上都在外面睡。”
  “都快到寒露节气了,夜劲儿那么凉,还露天睡,身体当紧。”想想父亲已年近六旬,我的话语里不乏埋怨。
  父亲抬起头,习惯性地看了看天:“没事儿,要搁往年,这时候,说不定正借着月光拾棉花呢。现在的秋收,太轻松了。”
  是啊,我在农村长大,打我记事起,还从来没见过像今年这样让父亲轻松的秋收。
  红薯收获时,是全家最忙的日子。母亲用镰刀把枯萎的藤蔓割掉,田垄上裸露的尽是钻出裂缝的红薯脑袋。父亲牵牛扶犁铳开地垄,一串串红薯从厚实的土壤里一跃而出,让人心生欢喜。全家人手脚并用,捡拾的捡拾,聚堆的聚堆。因为要给猪、牛准备过冬的饲料,半数以上的红薯要切成片、晾干储存。这时,父亲总是弯着腰,不停地转动切片机手柄,一圈一圈,不知疲倦。不多久,他身上的背心便会被汗水浸湿,有时还结出盐花……
后来,种植结构调整,红薯、大豆、棉花等被清一色的玉米所替代,秋收时间缩减至半个月左右。20亩地玉米成了父亲秋收的主战场。
  天色渐亮时,准备周全的父亲已经站到了熟透的玉米地前。一望无际的玉米整整齐齐地立在田间,像是一排排穿上黄金甲的士兵,等待着他神圣的检阅。父亲穿着长衣长裤、戴着草帽、用毛巾捂住脸庞,钻进比他还要高出不少的玉米地里,一只手拖着蛇皮口袋,一只手用力掰下玉米。整块地收割完毕,父亲一手拢着玉米秸秆,一手挥舞着砍刀,砍刀所到之处,秸秆纷纷倒下,娴熟的技术让人眼花缭乱。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严严实实的玉米地纹风不动,父亲却干得专注、干得投入。
  秋来秋去,雁去雁回。不知不觉中,又是一个秋。
  这次国庆节假期,正赶上玉米收割。待邻家二哥将联合收割机开到地头的时候,父亲早已做好准备,调整好三轮车方向,和收割机做了一次完美的对接。看着金灿灿的玉米,父亲笑了。而我倒觉察出,被称为“庄稼把式”的父亲还露出了几分庄重的神色——像是和手耕手种的土地做隆重的告别。
  把父亲的木板床抬到前屋过道里后,我回到了里屋。不一会儿,那边便传来了父亲酣畅的鼾声。想着辛苦劳作了大半生的父亲终于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桎梏,我心潮澎湃,再不能寐——那飘荡在秋日里动人的金黄,那弥漫在晚风中的浓浓果香,已经铺天盖地地涌入普通农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