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
06版:教育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5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征文选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5-10-21 16:38:26

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创刊十周年
十年相伴 一路同行 2005-2015
征文选登

  编者按 从2005年破土而出,《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至今已创刊10年。
  十年成长路,离不开每一位读者、作者的关注和陪伴,才让如今的我们逐渐成长为全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
  在创刊10周年之际,本刊自今年5月起举办了“十年成长·一路同行”——《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创刊10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全省读者的关注和参与,收到征文近百篇。经评审,24篇征文分获一等、二等、三等奖和优秀奖。
  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征文选登专栏,刊登部分获奖作品。


十年相依伴 案头墨香浓
□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刘寨小学  李亚坤
  和《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结缘10年,10年的案头墨香,10年的心理路程。
  刚结识《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时,我还是刚工作不久的毛头小子。因为爱好文学的缘故,《教育周刊》的副刊上那些小清新的文章,仿若属于教育同行的心灵鸡汤,令我情有独钟。教学之余,尝试写点自以为得意的小文邮过去,竟陆续发表了几篇。不可否认,那时,我对《教育周刊》的偏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仅仅止于副刊栏目。
  五年后,中心学校领导调派我负责一所乡村小学,准确地说是一个仅四个班、不足百十人的教学点,这对毫无管理经验的我,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硬着头上吧。好在年轻,有一腔热血。
  当我思考着如何改变学校现状的时候,不由想到了《教育周刊》。当然,由于角色的转变,我的视野自然要从副刊的局限中跳出来。更多地去关注教育的信息、动态,教育教研的经验、成果等,然后,再有意识地结合学校实际,嫁接到自己的教学和管理中来。
  学而后思,让我感触良多。好的教育,不应该是惊雷式的,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好的管理,不应该是刚性的,而应该是柔性的。就像《教育周刊》一样,不是说教式的,而是默默地指引着。学校撤并成教学点留下的都是老教师,而且都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初到学校,我没有进行所谓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没有采取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在交流学习中让学校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毫不夸张地说,《教育周刊》是学校在这种变化中的一大助力。
  客观地说,老教师眼神不好,不愿再劳神读书看报,可以理解;老教师年龄偏大,教学思想、方法跟不上,也可以理解。但作为学校负责人,理解是一方面,更要有所作为。
  于是,每周教师例会上,都会出现这样一个环节:我把《教育周刊》放在会议桌上,按照会前精心选择的一个到两个篇幅,读给教师听,然后适时地结合自己的理解阐释一下,我们下一步可以怎么做。
  《教育周刊》比较贴近我们当地的教育实际,没有高大上的距离感,具有浓厚的本土化优势,只要用心,尽可以从中找到借鉴的影子。
  譬如,如何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现状,始终是困扰我心头的一个难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没有系统化,所以效果不甚明显。一次,我偶然从《教育周刊》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个不足百余字关于爱心伞的校园新闻,令我顿时产生了灵感。于是,我提出“关爱留守娃,老师的爸妈”的口号,并采取“三个三”举措:三信,家长写给留守娃的信、留守娃写给爸妈的信,教师写给留守娃的信;三评,评最孝心留守娃、成绩最棒留守娃、最热心肠留守娃;三爱,在班级设置留守娃爱心杯、爱心伞、爱心纸。坚持下来,留守儿童普遍懂事、上进多了。
  当然,从《教育周刊》汲取的类似案例很多。
  一年尝试下来,成效喜人。自撤并成教学点后,在全镇质量考核连年垫底,生源流失严重,竟一跃成全镇第二。这种可喜的变化自然令全体教师信心倍增,也令上级领导刮目相看,第二年便主动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学校已恢复为九个教学班三百多人的布点小学。这种规模在我们当地农村并不多见。在逐渐壮大的同时,下一步我正在思考如何使学校向精致化的华丽转身。而《教育周刊》已然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选择。
鲁迅在《故乡》中有一句名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想引申一下,只要找准了路,坚持走下去,便会有成功的一天。
  谢谢《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的一路相伴!让我们彼此携手,走得更远!


认识你真好
□南陵县许镇镇中心小学  方根秀
  收到一个牛皮纸信封,不用拆就知道是安徽青年报社寄来的样报。收这样的样报不是第一回了。
  没有那样的霸气,就那么小小的,却有着十足的亲和力,认识你的时候这样,几年过去了,你还是这样。
  那是2008年吧,我刚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被“死党”戏称为“两栖动物生活”。其实就是因为爱人通过合肥市属中学招考,一步跨入了省城,开启了我们一家“两岸三地”的生活模式。说我“两栖”呢就是因为我周一到周五在家——一个江南小镇爱岗敬业,周末就跨过长江到省城与家人团聚。绿皮火车是我最热衷的交通工具。上火车前我总要从传达室随手拿份报纸带着。那天就那么拿了一份小报,火车上两个小时,我一直在看,那就是《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最吸引我的还是“春蚕”版,其次“教育论坛”、“课堂内外”、“教海探航”、“关注”,让我一一读来。那一篇篇文章绝大多数是跟我一样的一线教师的创作,一章章一句句如涓涓细流流过我的心田。读着读着,心里开始萌生出小“绿芽”来:我也要写,我也要投稿……
  就在那两地分居的日子里,无聊的时候我就看看书读读报,看得最多的还是小小的《安徽青年报》,因为《教育周刊》跟我的工作紧密相连,能让我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那些来自一线的声音,是那么似曾相识与亲切,有的甚至那么与我心有戚戚焉。随后,我按耐不住开始敲敲电脑,投投稿。不久,《我的2008》在《安徽青年报》“春蚕”版头条登出,还没等收到样报就有网友向我道喜,我立即到传达室找报纸来个先读为快。那个周末一到家,老公就说要给我一份礼物,接到手一看,你猜什么来着?不错,正是登有我“大作”的《安徽青年报》。他说,他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还说,今后多发表,收集样报包在他身上。嘿,他还不知道《安徽青年报》是给寄样报的?不过权当是他对我的支持与鼓励吧。
  后来,我又陆续在“教育论坛”发过几次话题,如何带学生玩、给学生布置怎样的作业、开学第一课、寒假作业大PK等。每次发表了话题,都有稿费,不管隔多久最终都会收到。常听网友说拿不到该得的稿费,这更让我想到《安徽青年报》是特别诚信的。说到底,我最想说的就是——认识你真好,《安徽青年报》!是你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让我的生活更有教育味,也让我的教育工作更得心应手。读你,让我更青春!祝你10岁生日快乐!愿你越来越精彩!等你百岁的时候依然青春永在!

 

《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创刊十周年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1名)
《十年相依伴,案头墨香浓》  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刘寨小学  李亚坤

二等奖(3名)
《“刘姥姥”与“大观园”》     无为县牛埠初级中学    刘  文
《认识你真好》             南陵县许镇镇中心小学  方根秀
《让我们彼此守望》         庐江县白湖镇串河小学  徐  俊
 
三等奖(6名)
《我的良师益友》           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顺河店学校  王  锋
《一路有你,欢乐惊喜》      明光市张八岭中学                阮华君
《回想,那些绽放的文字》     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              陆春阳
《是您,让我放飞梦想》     阜阳市颍泉区苏屯小学            孟  灵
《爱在“墨香”》             全椒县第二实验小学              周  兵
《我与“周刊”之情结》       繁昌县新港中学                  谢发能

优秀奖(14名)
《遇见你是我的缘》       芜湖县实验学校            鲁  燕
《我与“安青报”的缘与情》    蒙城县马集中学            葛新胜
《和安徽青年报的十年情缘》  蚌埠市禹会区白衣初级中学  赵传兴
《一路相随,追逐梦想》   肥西县金桥学区中心学校    黄  璜
《十年墨香总关情》       淮南市第10中学           顾正龙
《我的世界因你而变》   含山中学                  吴耀新
《穿越时空的爱》          来安县施官镇龙山小学      袁树岭
《十载风雨路,一生读报情》   蒙城县马集镇袁圩小学      王  飞
《相伴成长 快乐有您》       长丰县杨庙镇中心学校      陶  磊
《青春太阳船》          歙县三阳学校              洪  波
《一摞样报·两本证书》   铜陵县董店中学            阮胜明
《指尖上的力量》          肥东县店埠镇育红小学       程  琳
《三年相伴一生情》         舒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黄  军
《众里寻她千百度》       太和县肖口镇中心学校      王永廷

  奖品发放说明 经评审,上述24篇征文分获一等、二等、三等奖和优秀奖。所有获奖作品作者获得荣誉证书和奖品,奖品分别为:一等奖为九英寸平板电话,二等奖为品牌移动电源,三等奖为智能手环,优秀奖为本报编辑出版的精美图书一册。证书和奖品已于近期统一邮寄给各位获奖者,敬请留意查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