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干不干家务活,未来或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近日,省教育厅、团省委、少先队省工作委员会联合转发中央文件,提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根据规定,未来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以上和初中需开设劳动课,每周分别不少于两课时和一课时,还将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
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
□六安市裕安区青山学校 沈 祥
日子越来越好,曾经孩子所做的琐碎家务如今都成了空白。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然而,让孩子过分安逸也是不妥的。其实,劳动教育和体育是相通的,前几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呈下降趋势,于是,学生需要学习之外的身体锻炼非常迫切,只动脑不动手,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而劳动就是最好也是最直接的锻炼方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劳动创造了美,而劳动本身也是一种美。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去实施这项课程呢?
很多学生的劳动技能现状很不乐观。社会提倡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然而家长心疼孩子,都舍不得让孩子流汗出力。在学校,学生需要负责轮流值日,然而这个有点累、有点脏的活儿,还是被接孩子的家长越俎代庖了。于是,一个孩子十几岁了,还不会洗衣、做饭、扫地,更谈不上铲草、挖土、挑担子了,甚至有的上了大学那些简单的活儿也不会做,那样的教育岂不是培养了一个个废人吗?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学习的目标就是能考出高分,与“动脑”相联系的“动手”,也缩小成了仅仅是写字、做试卷的行动了。如此情况下,劳动教育课程的产生就显得相当必要,培养合格的下一代,就是让他们会做事情。
规定还提出,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还可以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和农作物,让学生认领“绿化区”和“责任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开展养殖。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美化校园的一个好载体。只要学校认真实施,学生成长的空间就更加开阔,综合素养的训练就更接地气,我们常说的“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将更加出彩。
软肋在于教育观念
□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许艳丽
劳动教育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程体系不明、专职教师不足、实训场地匮乏等都是制约劳动教育的重要因素。然而,在众多因素中,教育者的观念偏差,却不能不说是影响劳动教育深入实施的关键性因素。
态度决度高度,观念决定行动。在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之下,劳动教育是被排斥在外的。评价是教育的重要导向,在应试“指挥棒”下,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育者,对劳动技术课的忽视与漠视便理所当然了。而潜心研究劳动教育、着力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便成了一种渴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学校生活的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力活动和体力劳动密切结合起来。”为了使劳动和智力生活统一起来,为了使学生的空闲时间充满具有重大精神意义的活动,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组织了许多课外小组,如车工小组、动物饲养小组、电工小组、园艺小组、无线电小组等,使学生在劳动中合作探究,发现生活的情趣,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事实上,只要教育者站在育人的角度审视与思考学生的发展问题,抛却应试教育的功利观,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才会真正得到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近日,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意见》的设计,用三年至五年时间,通过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我们期待通过行政推动、通过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劳动教育将会愈来愈多地被教育者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