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孤岛教学点27年
05版:视觉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3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3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坚守孤岛教学点27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晓 君 程榕娟 特约记 发布日期:2015-09-16 11:21:46

“中国好人”汪开宽
坚守孤岛教学点27年

  9月10日,含山县运漕镇中心学校杨谢小学河北自然村孤岛教学点,今年45岁的汪开宽作为这里唯一的一位老师,正在给学前班幼儿、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教室一前一后两个黑板、两个讲台,汪开宽早已习惯了这种复式班教学的方式,因为他从18岁开始至今已经27个年头了。
  该教学点距离运漕镇约12千米,是一个面积不大的裕溪河上的小岛。从镇上乘车20分钟到新河港,上船,摆渡,上岛后再走上十多分钟,一座占地约150平方米,有三间教室的砖木平房,四周是简陋的护栏,一个六米高的旗杆上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就是汪开宽和他的12名学生待的地方。
  全村人口虽只有600多人,但却有近三分之二青壮年外出打工,这其中包括汪开宽的妻子。而汪开宽更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他的学生上。汪开宽的小儿子远在北京当兵,他与70多岁老母亲和患智障的大儿子相依为命在小岛上。村民们都说汪老师是一名好老师,把孩子送到他那里放心。
  1988年,该教学点只剩下一位教师,时年18岁的汪开宽从含山县师范学校毕业,当时的河北村党支部贾书记请他返回家乡当教师。“好,那我回来”。在河北村出生并长大的汪开宽坚定地说,因为他不能眼看着学校关门、学生没地方上课。就是这一句坚定的承诺,汪开宽与另一位教师一起一守就是27年。
  2008年,随着另一位教师退休,教学点只剩下汪开宽了,当时他38岁。教育部门准备撤掉河北教学点,让正值壮年的汪开宽去杨溪小学任教,可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却不愿意,他们舍不得汪老师离开这里。看着学生们渴望的眼睛,汪开宽和学生家长都认为,如果撤掉教学点,学生们上学就要先渡河,然后再走上30分钟,才能到最近的杨谢小学上课,安全让家长不放心……最终教学点保留了下来。
  汪开宽有多次机会可以调到条件好的小学,但他都选择留了下来。因为他知道,他走了,就没有人会愿意来,因为这里今年才刚刚通上水电,没有通信信号。但这里的孩子们需要他。
  “看到我教的学生长大成人,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为他们感到骄傲。”最让汪开宽感到欣慰的是他教过的学生中有17人考上了大学,其中4人读了研究生。
  “我有两个愿望,一个就是不能辜负岛上村民对我的信任,我要继续留在岛上做好教学工作;一个就是从小患智障的大儿子将来谁来照顾呢?希望能够有好心的单位或个人伸出援手,早一天医治好儿子,让他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汪开宽说出了他心底的两个愿望。
  今年8月31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8月“中国好人榜”名单,汪开宽当选“敬业奉献类好人”。在6月当选敬业奉献类“安徽好人”。
 □本报记者  晓  君  程榕娟  特约记者  窦念发/摄

 手把手教学前班幼儿写字
 牵着学生在上学路上
 看着学生们依次进入教室
 快乐的课间
  看着依偎在腿上的身患智障的大儿子百感交集
 学前班幼儿上学路上采了一朵小花送给汪老师作为教师节礼物

带着学生做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