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之责任
关键词:责任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而教师的责任心对教师的自我发展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责任在于对教育事业负责,对教学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如果教师有这样的责任感,就有可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责任心使我变得坚强、平和与自信,面对再刁顽的学生,我也不会退缩、放弃,我会用爱心和恒心化去他心中的坚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实现他思想的根本转变。因为,育人是我的责任,我无权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 吕 敏
吕敏:我愿意用责任去呵护学生的心灵
教育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是十分重要,从小的地方说,它不仅改变了盲人自身的命运,解决了生计问题,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使盲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从大的方面讲,使社会安定祥和,共享社会物质的文明成果。但是对教育者来说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方能实现这一目标。还记得刚上讲台时紧张、焦虑、不知所措的情景。为了早日能站稳讲台,我认真钻研教材,常常备课到深夜。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求教,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渐渐的,我找到了教育“感觉”,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特殊学生的教学方法。这使我深刻地领会到“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工作,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但是仅仅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是不够的,来学校上学的盲孩子离家独自在外求学,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看上去很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你不能及时伸手拉一把,就有可能使他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从而断送了一个孩子的前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作为盲教教师必须像父母一样时时关注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尤其是新生入学的时候,不仅要替他们安排好床位、保管好财物,还要经常深入寝室与他们促膝谈心,随时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购物、看病、 买车票、接送……为此,我的手机始终是24小时开机的,为的就是让学生在困难时能第一时间找到我。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更为重要。教师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先要育己。“学生身上留有教师的影子”。学生的心灵要用教师的美好心灵去创造。教师传授的知识可能很快被遗忘,但教师做人、做事的态度,教师的人格却常常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我很少用语言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悟出做人和治学的道理,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要学会生活,决不会因为自己的残疾而颓废,努力用自己的奋斗做出和正常人一样的成绩。我就是要用自身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会怎样勇敢地面对残疾、怎样在生活的风浪中搏击、怎样在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坐标,决不能以残疾作为自己逃避困难的借口。
回想这漫漫的教育历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每到关键时刻,能够促使我提升境界、升华育人技能的动力源泉就是爱心和责任心。责任心使我变得坚强。面对再刁顽的学生,我不会退缩、放弃,我会用爱心和恒心化去他心中的坚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实现他思想的根本转变。因为,育人是我的责任,我无权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责任心使我变得平和,我不再年轻气盛,随便发脾气,遇事总是三思而后行,以更为妥善的办法解决问题。责任心使我懂得了宽容,提高个人修养,责任心扩大了我的心胸,工作上更有激情和干劲。责任心使我拥有自信,当责任承担在肩上时,我有了一份自豪;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育人中获得了心灵的充实,丰富了人生经历和自信。学生向我们走来,责任也就向我们走来。
小说《老大再见》中主人公朴老师说过一句话:“教育不是教训和管理,而应该是教化和培育。”这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我。教师尊重的取得,绝不是依靠教育者的地位所给予的权利和尊严实现的,而应该靠教育者自身渊博的知识、文雅的举止,以及教育者在学生中的威信和人格魅力所取得。此外,教育者不应以赢得尊重作为工作的前提,而应该首先要恪守为师之道,踏踏实实地从点点滴滴做起。我想,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为了我们的教育对象着想,就一定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对你的尊重。
□本报记者韦玉柏整理
“我从遥远的南国来,扎进新疆的教育战线中,我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挥洒在飞沙走石、荒芜寂寥的昆仑山下,用一颗赤诚的心拨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边疆更多的灯火,让这片土地上的棵棵小苗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蒙城县第二中学援疆教师教师 董思记
董思记:用赤诚的心火点亮边疆教育
□特约记者 于永军 时 雨
本报记者 程榕娟
2015年6月27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第一中学支教的蒙城县第二中学教师董思记结束了一年的援疆生活。回到家乡蒙城县后,当他准备向家人弥补一年的情感亏欠时,却接到了省教育厅“和田师生希望再留教一年”的通知。8月26日,董思记选择了出发,二度奔向和田地区。
援疆,是他经久的愿望
“上大学时,我就有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打算。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如愿。”董思记说。2014年8月,董思记梦想成真,成为我省第五批援疆支教成员。
初到西域,董思记对那儿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可是,没过几天,和田干燥的天气和肆虐的风沙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极细的沙尘,即便戴上戴口罩也挡不住。因为缺氧,他经常出现头晕气短症状、失眠、流鼻血。
“这些是客观原因,都阻挡不了我的援建梦。”董思记说。擦去鼻血,抖落吹进被褥里的沙尘,在责任和使命的驱动下,他开始了援疆生活。
付出,让他收获幸福
董思记支教的是和田地区第一中学,任教高二双语(10)班和八年级双语(1)班、(2)班三个班的物理课。由于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含义都看不懂,课堂上,他就用浅显的语言、精致的实验、生动的图片和优美的视频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课余,他经常和学生们掰手腕、做游戏,为他们辅导功课、补缺补差,向他们学维语。渐渐的,学生们就“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上了他的课程。他听到学生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董老师的课让我们领略了物理的美妙。”
热孜尔古丽是高二双语(10)班学生,经常向董思记借资料书学习,在了解到该学生贫寒的家境后,董思记为她买了几本资料书。但考虑到直接送书可能会伤及其自尊心,便在书上刻上“样书”字样,告诉热孜尔古丽,这是宣传用的、免费的。“她拿到资料书后,笑得十分开心,还给书包了书皮。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发新书时包的书皮儿。”董思记说,“那一刻,我的眼睛是湿润的,明白了援疆的意义,使命感大增。”
董思记积极、主动上示范课、公开课,讲解课件制作技巧,传授当地教师怎样下载资料。经常利用教科研时间给年轻教师讲教材、教法,讲重难点、常考知识点,并鼓励他们利用课堂小实验、课件、视频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6月的最后一节课,当董思记告诉学生这是他上的最后一节课时,这帮学生不顾课堂纪律大呼起来:“我们不要你走,你开学还要来,我们就喜欢听你的课!”此情此景,董思记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时间飞逝,一年的支教中,董思记克艰攻难、勇于奉献、播撒爱心,顺利完成祖国交给他的任务,被和田地委、和田地区行署授予“优秀援疆干部”、“优秀援疆教师”,被和田地区第一中学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续梦,再度起航援疆
2015年8月,援疆结束。当董思记准备回到教育梦的起点——蒙城县第二中学时,省教育厅的一个电话让他沉默了,因为电话那头转达了支教学校师生的心声——要求董思记再去和田地区支教。想一想,过去的一年里,作为家中独子的他,未能在年迈的父母身边尽孝,未能好好陪伴体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和痛苦中。
“去吧,家里有我,你放心,一年时间不算太久,大事等你回来解决”。妻子知道,他的血液里已渗透了对大漠古道的眷念、对高山雪水的赤诚。
8月26日,他再次踏上援疆之路,与和田地区又一次结缘。
“这是和田对你工作的认可,把握机会,好好努力,出色工作。”知道董思记留任和田地区的消息后,蒙城县教育局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帮其解决后顾之忧,让其安心援疆。援疆动员会上,董思记才知道,因为去年的优秀表现,他被任命为和田地区第二中学副校长。
“这是和田地区最好的高中学校,我会抓住这一年的时间,为学校发展贡献聪明才智。”董思记说,“一个人在和田,我代表着安徽教育形象,我会把安徽援疆品牌擦得更亮。”说这话时,他在心底许下一个承诺:我从遥远的南国来,扎进新疆的教育战线中,我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挥洒在飞沙走石、荒芜寂寥的昆仑山下,用一颗赤诚的心拨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边疆更多的灯火,让这片土地上的棵棵小苗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