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书香醉吾心 情有独钟
07版:湛蓝的星空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2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09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26期  下一期
暑假书香醉吾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5-09-07 10:42:50

    作者简介  范岚清,1999年11月15日出生,现在阜阳市城郊中学高三(29)班就读。喜爱写作与弹钢琴,曾作为小记者为本地日报写过多篇文章。在校任学生会副主席,积极参与、组织各项社会实践。多次获得校级至市级三好学生,曾获省级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暑假书香醉吾心

    暑假的日子是愜意而美丽的。暑假中的书香是醉人的。
    暑假来临的日子,我会把卷凝神,用心吟咏,那时的心境,如同在喧嚣的街市,驻足谛听一弦悠长缠绵的古筝;如同在翠竹清泉掩映下的静廊,细心体味暗香浮动月上中天的晚境;如同在漆黑的夜晚,那盏永远照亮孤寂心灵的灯。那散发着墨香的书页,如蕴含着灵魂的歌吟,犹如一架调好了音色的古朴瑶琴,只待那灵思起于青萍,追逐着饱蘸墨汁的羊毫自由飞翔,墨海里的涟漪,就会和着轻柔徐缓连成一部生命的经典。漫步在字里行间,心不再喧嚣,人不再浮躁,那种于书海畅游的安逸,那种与书中情节同悲同喜的情结,那领彻于散发着墨香的感悟,会使你如品一杯香醇甘饴的茶,有一种宁静、惬意、怡然自得的体味。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在暑假中更是读过不少书。虽说甚多书籍读来大多是不求甚解的囫囵吞枣,但读得多了,那些隽永的文字,那些缱绻的故事情节,从此便时时感动我。书籍犹如人生的所有经历,演绎着我的悲欢忧乐。我喜欢三毛的洒脱豁达,我喜欢海子的质朴飘逸,我喜欢川端康成的幽玄哀伤,我喜欢杰克·伦敦的粗犷豪迈,我喜欢海明威的简洁明快,我喜欢列夫·托尔斯泰的严谨深刻,我喜欢司汤达的朴素无华……幻想着自己就是惠特曼笔下的一枚草叶、梵高画中的一块风景;再不就是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一个小人物,也或是夏洛蒂·勃朗特柔情里的一段故事。枕着童年的心事,渴望能在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寻找出生命的烙印,咀嚼着生活的坎坷,从王永彬《围炉夜话》的随意中,感悟着人生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我常常流连在唐诗宋词的韵致里,与李、杜、苏、辛等名家一同登高望远,壮怀抒情。我常常沉浸在史实逸事中,为曹操那横鎙赋诗的气质所迷住,为阮籍大哭穷途而感慨,为苏轼大江东去所震慑,为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感动……我欣慰于这些久违的泪水,那些流露在笔墨书香中的感动,连接着我内心深处最质朴的善良与悲悯。
    我喜欢书中隐寓的人生至理,喜欢书中涵括的悲欢离合。我喜欢在书中寄托我生活的疲惫,喜欢在书中抒发我人生的情怀。记得读起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读如此,总会会心一笑,如咀嚼着满口的蜜饯。虽“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也能粗浅地知道一些道理。读《曾国藩》的家书,从中读出一个“恒”字;读《胡雪岩》,感慨人世间之沧桑,叹金钱财富之于过眼云烟;读《礼记·儒行》,有一种幡然觉醒的感悟,读《菜根谭》,更如身在山巅,踩在巨人的肩膀……陶先生的“不慕”、“不求”是一种读书求学的最高境界。可以理解为“无欲”、“无私”、“无贪”。唯如此,才是真正与本真心灵的靠近,才是读书人应秉承的美德。
    夕阳西下,坐在阳台,捧书在手,我的心便如居高临下满目青山般的荡气回肠。在书中寻觅山川,书中就有峻峰奇峦,可赋予我们挺拔的人格;在书中寻觅流水,书中便有溪流清泉,可洗濯我们心中的尘埃。“万卷古今消永日,一帘昏晓送流年”。我便是这样陶醉在书海之中,只要身边有书,随手拈来便细细品读起来。书就是我精神的源泉,只要心不褪色、不沉沦、不苍老,透过书中忆起的聆听,便会听到心灵最淳朴的音声。透过一页页翻阅、一页页展颜,便会感受到人生如歌、嬗变如斯的生命韵律。
    夜懒静寂,深夜读书,我总会虔诚地净手、焚香,把厚厚的书籍放在膝头,然后,在身旁书几放一杯淡淡的清茶,一边啜饮,一边在香气氤氲的云雾中、在墨香四溢的书页中,将思绪融进书中的每一个文字,书中的故事,就宛如清澈的泉水汩汩流淌在心中,生活中的一切,都随书中主人公的悲欢忧乐,变得渐渐地淡了。
    因为可以自由地读书,暑假的日子变得愜意而美丽……


我爱读闲书

    在别人眼里,我可能是个另类的小孩,我非常喜欢读闲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不少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感兴趣的闲书上,而不是全部用在学习上,用妈妈的话说是“光看些没用的闲书”。
    在小学,我就喜欢读闲书,可以用“废寝忘食”和“手不释卷”来形容,那时,妈妈支持我。不过那时的我就看《格林童话》、《鲁滨孙漂流记》之类的少儿读物。有一次,我在家中书橱拿了一本《古代文学作品选》,越看越喜欢,有一种发现至宝的喜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找各种古代文学作品来看。
    到初中时,因为上课看“闲书”被老师找了家长“微博”。妈妈劝我:“现在应该以学习为主,等考上理想的大学就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读书了,现在压力这么大哪有时间看这些没用的闲书?”可是,还有几年才能考大学,我怎么能放下心爱的书本?课本之外的广阔文学世界吸引着我,从此,我的读书转入“地下”,想方设法躲避妈妈的“围追堵截”。我读了大量文学作品,有时候也会消遣一下,读些网络小说,我偷偷买了桐华的《步步惊心》、《大漠谣》。
    高一时,《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书,尤其是前80回,看过几十遍仍不尽兴,那木石前盟、那金陵十二钗、那“情不尽”、“债难偿”的“痴男怨女”,让我流连忘返。古雅的楚辞、精炼的唐诗、优美的宋词和《红楼梦》中的诗词都是我喜欢背诵的。语文老师因为我熟练背下《葬花吟》而高兴,对我妈夸奖我,竟吓了我妈一大跳,她气恼地问我:“你什么时候背的?为什么不专心学习?”进入高中,我有了一定的财务自由,偷偷买了《人间词话》、《容斋随笔》等。这些书我现在不敢曝光,因为可以想象妈妈看见会是什么表情。
    正处于高二攻坚时期的我要看大量的教辅书,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细细研读国内外经典文学“大餐”。但为了不使自己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增长见识,提高“微博”思辨能力,我会有选择地看一些信息量大、权威性强、观点新颖独到的杂志,作为“快餐”来为自己补充营养。像《半月谈》、《南风窗》、《看天下》这些杂志,都对报道选题精挑细选,对观点和知识沙里淘金,读它们,我就不必再在错综复杂、真伪难辨的海量信息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可以把生活中一些零碎的时间给充分利用起来。做题累了,睡觉之前,书桌旁,床头边,随手拿来阅读,三五分钟就可以了解最近的新闻资讯,也可以看些网络段子,娱乐娱乐。泡脚放松的时候,可以看看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与爸妈交流一下观点,或是研究一下即将上市的前沿科技产品的新动态,课下和同学PK。可以说,这种“快餐”既用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让我“换换脑子”,又满足了我阅读和求知的欲望。虽然作为一种“快餐”式阅读,杂志难以让我获得大部头作品所带来的系统知识和厚重感,但杂志那集束炸弹般的信息量和引人入胜的观点碰撞还是一直吸引着我。
    我爱读闲书,读闲书的乐趣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如果像妈妈希望的那样,只看与学习有关的教辅书,那就不是我了。我最想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希望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拥抱更多的古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