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青年“四友”赢共同成长 青年干部培养是实现希望所在 观音山古树:另一种形式的时间简史
06版:青年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2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08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21期  下一期
青年干部培养是实现希望所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团南陵县委科员 鲁青瑜 发布日期:2015-08-21 17:32:55

  随着近年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和基层服务项目的推进,青年干部在各级机关特别是乡镇和基层站所比例正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基层单位的工作相对繁杂、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晋升通道较为狭窄,同时青年干部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匮乏导致他们在与群众接触时往往说不上话、交不了心、解不了疑,凡此种种使得很多青年干部丝毫不放松应试备考,随时准备调离,如此循环严重影响基层人才梯队的培养和形成,如何让广大青年干部在乡镇能学得快、干得好、留得住成为困扰基层单位的主要问题。
  要学得快,就要“必增必减”。“必须增加轮岗见习,必须减少杂事琐务”。由于青年干部接受过相对完整和规范的学历教育,擅长文案处理,因此无论是新进公务员还是“三支一扶”、选聘生等常常被理所应当地安排承担资料整理、报告撰写、信息采编等工作,尽管能较大地提高部门工作效率,但从青年干部自身发展角度来看,长处的不断补强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实务处理短板,若非主动参与部门协调和村居走访等事务,根本无法真正从文字、数据间了解所在地的真实全面情况。但在事实上,青年干部或受限于部门杂事,或受困于领导安排,无心、无力、无暇顾及日常工作之外的内容。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参考企业矩阵管理,让青年干部参与某一分管领导指挥、多部门横向配合的中短期流程工作,形成部门垂直分管领导和横向流程分管领导双线管理和指导模式,把握青年干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反对重复劳动的特点,提高部门间的协助和资源整合,进而提升机关整体应变效能。这种结构也给青年干部学习专业技能和管理技巧的机会。在这种矩阵双线管理中,主要领导的职责是协调青年干部的部门垂直分管领导和横向分管领导对青年干部的使用,真正将培养青年干部、优化人才梯队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成果列入考核范围,让青年干部在轮岗见习中“见有所得,习有所获”,在未来可能的应急处置中,即便不能做到滴水不漏,也能做到临危不惧。
  要干得好,就要“多教多带”。“多教青年干部结对帮扶,多带青年干部进村入户”。资深乡镇干部之所以能较好地与群众打成一片,除了有乡土优势外,与当时包村包片、有较多的时间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直接相关。把青年干部从机关杂事琐务中解放出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给予他们更多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的机会,真正站在田间地头看村情、坐在堂前屋后察民意。
  结合党政班子成员联系村制度、计划生育随访、扶贫帮困、防汛抗旱等工作,乡镇领导干部要有意识地多让青年干部跟随进村,在工作中传授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点拨农村工作的技巧,也让所联系村的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干部、群众认识青年干部,进而愿意与青年干部分享工作经验和生产常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安排青年干部结对包片,有助于进一步细化党政班子联系村工作,补强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力量却又不妨碍现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正常的包片工作安排。青年干部则可以在结对包片中了解群众所需所求,丰富农村所见所闻,优秀选聘生、优秀“三支一扶”大学生的范例已经为青年干部寻找农村工作突破口指出了方向,发挥所学所长,从支教、支农等方面入手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事情虽小却见效颇大,良好干群关系便可以相对容易地建立。
  要留得住,就要“敢用敢给”。“敢用人才,敢给待遇”。选拔任用从基层岗位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需要更多顶层制度设计的参与,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关注,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乡镇的大力培养和青年干部自身努力。
  真诚平等对待青年干部,特别是从外地来本地工作的青年干部身处异乡,语言不通,习俗不同,更需要单位给予适当关心,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思想包袱,领导干部在生活中应以师长、学长的身份与青年干部交流。“手握手方知冷暖,心贴心才晓苦乐”。只有让青年干部在关心、交流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需要,在工作中同甘苦、共患难,彼此之间积累信任、树立威信,才会逐步激发青年干部的主人翁意识,从“我”和“你们”变成“我们”。没有“感情留人”的基础,青年干部的培养发展便无从谈起。
  乡镇必须要不断创设和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让机关上下都形成尊重人才和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特别是给想干事、会干事的青年干部以机会,给足空间和政策,敢于把可靠有为的青年干部放到急、难、险、重任务的管理岗位上去磨练,让其在主要或分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独当一面。敢于把更多的中层干部岗位留给快速成长中的青年干部,真正打破机关长久存在的论资排辈现象,资深干部要有党性、有原则地为青年干部成长、发展铺路,甘做青年干部脚下的“巨人肩膀”。
  基层工作能不能良好开展,干部队伍能不能保持稳定,优良作风能不能薪火相传,包括县、乡(镇)两级团委在内的青年干部培养工作都责无旁贷,只有让广大青年干部能以群众路线为指引,摒弃“四风”踏实扎根基层,轻装上阵充分施展才干,让群众的满意度为自己说话,让群众的幸福指数为自己证明,让他们成才在基层、建功在基层,才能让我们看到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希望所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