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肥东县委助学行动纪实
高考后,他们有幸金榜题名,却因家庭贫困在为学费的事情发愁、苦恼。贫困大学新生们渴望着走进大学校园,期待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带给他们的不仅只是希望,还有鼓励与爱的信仰。作为圆梦的使者和护送者,很多团干部顶着烈日、迎着风雨为他们奔波在路上,送去温暖。
学姐与学弟的对话
8月14日一大早,团肥东县委的团干部们再次倾巢出动。“7月以来,他们总是早出晚归,连我也很难见到人”。90后大学生志愿者桂倩文从暑假到团县委服务的第一天,就安排留守办公室。
团干部们都去哪了?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泥巴路,车子终于驶进了肥东县经济开发区燎原社区。刚到小张村村口,道路变窄,六个人只得下车步行。“瞧这一大片荒芜的草地,若不是社区工作人员带路,恐怕我们连老百姓家的门都摸不着”。走了五六百米,看到迎上来的村民,团县委书记张园园亲切地上前问候。
“你就是小辉(化名)吧?” “家里下雨房子漏不漏?”“哪所高中学校毕业的?”“大学的学费是多少?前期的生活费准备好了吗?”……刚刚进门,张园园就开始关切地询问小辉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小辉和家人蜗居在几间低矮简陋的瓦房内,父亲六十多岁了,常年在家门口的工地做临时工;母亲体弱多病,常年吃药。姐姐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目前还在找工作。今年高考,小辉以622分考上了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
“这么说,我们还算是校友,你是我的学弟了”。原来,张园园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话这么一说就拉近了距离,刚刚还羞涩寡言的小辉瞬间放松了不少,打开了话匣子。拉着小辉,张园园开始毫无保留地分享起自己的大学经历:“到了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自己多争气,父母才能少辛苦……”
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小辉在发愁他的学费,他不想将家里留给母亲的看病钱拿去交学费。得知小辉为家境担忧时,张园园抚摸着小辉的肩膀,鼓励道:“家里条件不好不是你的错,考得这么好,证明了你的实力和毅力。上大学有困难,除了有共青团的救助外,还有很多渠道和途径,如银行的助学贷款、学校的奖助学金、勤工俭学岗等。总之,大学里多的是机会和挑战,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
临走时,小辉和母亲执意将大伙送到村口,车子走了很远,母子俩还在车后不断地挥手。“我们的助学行动就是做件好事,而怎么将好事做好,我们必须保证每一步流程和审核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确保公平、公正,让爱心款真正送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路上,张园园感慨地说。
只“雪中送炭” 不“锦上添花”
时间临近中午,烈日当头,团干部们冒着酷暑第二次到八斗镇富旺村的小鑫(化名)家。“上次来的时候,孩子在合肥的洗车店打工不在家,我们从村干部和老师的口中核实了他的情况。”在团县委副书记杨熙凡看来,如果因为救助工作而让孩子抛下工作,大中午从市里赶回来,没有必要。。
打了一个月的工,小鑫看起来又黑又瘦,不过心情不错。“谢谢哥哥、姐姐们想办法帮我解决学费,我希望以后也能帮助别人。”小鑫说。
小鑫的父母离异,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因为母亲体弱多病,母子俩借住在年迈的外婆家。今年高考,小鑫考上了安徽建筑大学自动化专业。“孩子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尽管这些年来亲生父亲对他和母亲不管不顾,可是他仍旧表示以后有出息了要孝顺父亲”。走访中,杨熙凡为每一个亟待帮助,同时又懂得孝顺、感恩的孩子点赞。
团县委的贫困大学新生救助工作于7月中旬启动,由各乡(镇)率先摸排上报推荐的人选近400名,而实际救助名额仅140名。这段时间,陈集镇团委书记刘明亮称自己心情很复杂。将该镇申请救助的20名贫困大学新生按照急需救助的程度删减至最后的6名,对他来说的确很难。“由于救助金额、名额有限,团县委不得不一再地核实、筛选,并一遍遍调整救助批次”。张园园说,按照文件要求,各乡镇、开发园区团委必须本着合理分配名额、公平公正、特困优先、申请自愿的原则上报,而团县委必须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对上报人选进行抽查核实。“尽管团县委人员有限,可实际上我们全员出动、结对乡镇、分工合作后,走访率不低于80%”。
团县委副书记丁庆华结对走访的六个乡(镇),累计近40户贫困大学新生。“我要求各乡(镇)的救助程序必须经过广泛宣传、重点摸排、上户走访、严控条件四个程序,每个乡(镇)的团委书记都做到了。团县委要求的抽查比率不低于50%,而我负责的片抽查率达到了90%以上”。丁庆华这么做就是想严控条件,把救助金发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只做“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
走访中,名单不断被删除,甚至现场删除也是常有的事情。在丁庆华的走访中,就有这么两户。“农村的家庭其实都不会富到哪去,但是我觉得那两户家庭起码是双亲健康,并且具有劳动能力,居住条件尚可,我们的救助名额本来就有限,对此,团干部们一致表示,得罪人不怕,只要出于公心,最终大家都会接受和理解。
需要关爱 更需要保护
当他们在八斗镇南鲁村走访贫困大学新生小玉(化名)时,脸上的表情都变得凝重起来。“小玉自幼被亲生父母遗弃,由养父母收养,如今养父母均年过七旬无劳力,家庭几无收入来源。小姑娘特别敏感,很内向,也很自卑”。一年前,镇团委书记赵航刚到该镇时,便结识了小玉并主动结对帮扶。今年暑假,团县委的救助文件一下来,赵航第一个找到考上安徽师范大学的小玉。“可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拒绝”。赵航很揪心,便劝慰小玉:“家庭贫困没什么大不了,你不应该漠视别人的帮助。如果你觉得不妥,等你大学毕业赚了钱可以连本带息再捐献出来。”听到这话,刚刚还在偷偷抹眼泪的小玉笑出了声。
一旁流着眼泪的养父母还想对团干部们讲述小玉的身世,却被小玉示意“不要说”。看到眼前瘦弱但要强的小妹妹,团干部们开始心疼起来。“说实话,我们的摸排走访表面看起来像是比较谁家更穷、更惨,实际上,我们更愿意理解为是在比较谁更需要帮助、更需要保护”。基于这样的定位,每年肥东县贫困大学新生救助工作启动,团县委都要求各级团委注重摸排走访的技巧,尽量侧面核实家庭背景,重视保护隐私,避免碰触伤口。
从2005年至今,肥东县共有一千零三十余名困难家庭的大学新生得到共青团组织的资助。丁庆华做贫困大学新生救助多年,在她眼中,很多寒门学子尽管家庭贫困,但是乐观、坚强、努力,可也有部分性格内向、偏激,有社交障碍,急缺心理疏导。“现在我们帮他们圆了大学梦,但是今后他们的路还很长,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必然需要自身的改变,也需要我们的持续介入”。
从今年起,团县委开始筹划为贫困大学新生建信息数据库,并利用新媒体将他们凝聚到一起,方便以后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如何将我们的服务对象转化成我们凝聚的力量,并进一步延伸成为我们共青团工作的抓手,有望成为我们创新工作载体,建立救助工作长效机制是重要的一步。”张园园说。
记者手记
爱心助学,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学子圆梦大学,这既是共青团工作职责之一,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在跟随团干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了团干部们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他们顶烈日、迎风雨,为的是及时将救助金送到他们手中,揣着纯粹的公益情怀踏踏实实地做工作。面对敏感、自尊心强的90后大学新生,哥哥、姐姐们总是笑容可掬,不时调侃,分享自己的大学经历,鼓励和抚慰了一颗颗脆弱的心灵……
爱心圆梦大学,基层团干部们就是他们路上的爱心护送者,更时同行路上最可爱的人。

团干部和志愿者们到贫困大学新生(右一)家中走访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