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通讯员心声
02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2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20期  下一期
基层通讯员心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5-08-19 14:26:53

   8月13日至14日,来自全省各地教育系统近300名通讯员齐聚一堂,相约本报一年一度的全省特约记者、通讯员培训会议。这已经是本报第七次举办类似培训了。会上,大家像久违的老朋友,互相探讨、学习和交流。


选读报纸上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安徽青年报》是我从工作开始就接触到的,直到现在,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关于如何用好这份报纸,如何发挥这份报纸在学生第二课堂中的作用,我有话要说。我在学校一直负责校刊编辑工作,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经常利用早读课、自习课等时间,选取《安徽青年报》中有价值的作品,向学生讲述。当学生们惊讶于我的博学时,我再拿出这份报纸,学生都很感兴趣。
    几年前,我有缘认识了《安徽青年报》编辑部的编辑,先后发表了几篇学生的文章,这对学生和我都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当学生拿到这样一份报纸,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在上面的那种喜悦之情难以言说。学生们也因此掀起了一场写作投稿的小高潮。真的非常感谢《安徽青年报》提供的这个平台。
      □泗县草沟中学 韩海涛


用好报纸需在学生记者身上下功夫

   2015年上半年,我已经在《安徽青年报》上发表了三篇校园新闻稿,全校上下都非常高兴,这促使了我们订阅报纸的积极性,2015年学校共订了180份报纸。
   我觉得要更好地用好《安徽青年报》,还需要在学生记者身上多下功夫。几年前,编辑部的编辑曾经到我们学校给学生指导过,但这批学生走了之后,我们在这方面的指导比较欠缺,希望编辑部的编辑们能再去交流一下。
   在记者站的建设中,我感觉中学生并没有像小学生那样的可爱优势,如要去采访市长,不一定能有机会。也不如大学生那般成熟,可以独立工作。他们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工作。中学教师在这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希望报社的编辑可以给予指导。
      □界首市第一中学 荣 欣


邀请记者现场指导活动报道和投稿

   我想谈一下我们学校的一些对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希望能对别的学校有一定的借鉴。一般学校都是学生主动报名,然后发展。但为了把真正善于写作的学生记者选出来,我们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时,与政教处协调,由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推荐五名到六名学生,然后通过考试的方法,择优录取,这也就提高了学生记者素质。
   还有就是学生记者的活动,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每年每逢重要的节日都会策划活动,然后邀请报社记者进行指导。在这种指导下,我觉得很多活动都举办得相当不错。
   再有就是学生记者的发稿方面,每年我们都会开一个集中的会,提出要求,请报社的记者来给他们上上课,具体讲解投稿的问题。这样几乎每个月都能有文章见报,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合肥市第38中学 闻 超

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收获自信的平台

   我是英语教师,2014年9月才开始接触这方面的工作,出于对写作的热爱才走上通讯员的道路。班里有位非常喜欢写作的学生跟我讲过“看到自己手写的文章变成铅字,那是一种无以名状的喜悦与激动,内心是满满的成就感”。其实,作为教师,我们能为学生所做的远远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展示更加精彩的自己,让他们更加自信,《安徽青年报》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
   学校每年都会为学生、教师订《安徽青年报》,通过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学校在2012年7月被授予“安徽十佳校报”,当时的校报编辑在2014年度校报校刊评比中被授予“安徽十佳校报编辑”的称号。
      □霍邱县第二中学 庞 瑰


接地气的报道让人看了有共鸣

   一直以来,《安徽青年报》都很受阜阳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上面很多稿件都是报道一线学校、教师的,接地气,看了让人有共鸣,其中报道别的地区一些改革的做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我相信,这样一份实用的报纸,如果能够被用好,肯定会对当地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每年我们都会根据省教育厅的订报函件,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制订一定的征订数,做到每所学校都能看到报纸,并鼓励教师多投稿、多学习。
       □阜阳市教育局 王佳志


对基层教育新闻不吝版面形式灵活

   首先很感谢《安徽青年报》对定远县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曾先后多次报道了定远县的教育新闻,而且大多还是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这种肯定让我们更有信心把教育工作做好。
   我是《安徽青年报》的老通讯员了,报社一直很关注基层的发展,对于基层教育新闻的报道,总是不吝版面,形式灵活,真诚地深入到基层,这种为基层服务、与基层温情互动的理念,深深地为我所敬佩。
   报社非常注重与时俱进,就拿这次培训会来说,培训内容是当下基层通讯员普遍困惑的新媒体的运用,让大家了解到新媒体在新闻宣传的时效性、服务性,也懂得了产生舆情监督时如何有效地进行处理,帮助很大。
       □定远县教育局 郑培进


首次参会感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作为新闻宣传战线上的新兵,我是第一次参加报社培训会议,无论是培训内容、形式,还是各项活动都让我耳目一新,收获很大。同时,认识了很多教育新闻宣传同行,让我对今后的宣传工作充满信心。
   我现在在学校主要负责新媒体工作室的运营,如学校公众微信号的信息推送,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这种新闻宣传方式,但真正了解和熟练操作的学校并不多,所以我提一点小建议,希望报社更够重视这一块的需求,给予更多的报道,让教育界的声音更好、更快、更准地传播出去。
       □安徽师范大学 张 鑫


全面丰富的报道引领理科教师入门

   我是理科出身,文字工作并不是自己的强项,可以说是《安徽青年报》带我入门的,它不仅代表着全省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更是全省教育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份报纸上,教育改革的各种设想、各项举措和成果都能找到答案,有共鸣,有收获。在我看来,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至少要有一份这样的报纸,多看多学习。
   此外,我提个要求,希望贵报社可以分门别类地建立一个平台,如囊括各个县区教育局、学校的QQ群,让大家在培训结束后多一个渠道交流。
     □肥东县教育体育局 胡 莹

 

与会者积极踊跃的发言
     □本报记者 晓 君/摄

培训会上,参会者认真阅读本报
     □特约记者 方 迪/摄


决策者言
   我们的服务总体来说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学校宣传教师,另一方面就是服务学生。要想真正做到后者,就必须建好学生记者站,围绕重大节假日、重要的节点来组织学生搞活动,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通过活动让记者站活起来。记者站的活动不是自娱自乐,而是要带学生走出去。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一个平台。那怎么证明这个平台的作用呢?那就是确实能够提高学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能够改进他自己。我们发表稿子并不完全是看稿子的质量,重点是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不光光是一个文学的问题,而是综合的问题。
  ——安徽青年报社总编辑 汪小雅

   我接手新闻宣传工作才两个多月的时间,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兵,参加这次培训会学习到很多东西。在这里,我有几点想法想和大家共勉。一是要有大局意识,勤于学习,勤思,勤写,勤学,以勤取胜;二是要把握方向,作为主流媒体或者官方宣传阵地,一定要讲政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正面典型;三是要贴近实际,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前沿一线,是新闻宣传的沃土,无论是媒体还是基层通讯员,都要牢牢把视角向教育一线倾斜,报道师生的心声、呼声。
   时下都比较流行讲好中国故事,我在这里套用这句话,希望大家能够创新形式,讲好教育的故事,讲好师生之间的故事,讲好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故事。
  ——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 胡晓云


2014~2015年度《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亳州市教育局              阜阳市教育局
马鞍山市教育局            宣城市教育体育局
芜湖市镜湖区教育局         安庆市迎江区教育局
六安市裕安区教育局         宣城市宣州区教育局
滁州市南谯区教育局         阜阳市颍东区教育局
淮北市杜集区教育局         凤台县教育局
和县教育局               舒城县教育局
肥东县教育体育局           长丰县教育体育局
萧县教育体育局            灵璧县教育局
南陵县教育局              祁门县教育局
定远县教育局              金寨县教育局
太和县教育局              利辛县教育局

 

   □本版稿件由实习生解雅婕、周海洋,本报记者程榕娟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