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基层通讯员心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5-08-19 14:26:53 |
8月13日至14日,来自全省各地教育系统近300名通讯员齐聚一堂,相约本报一年一度的全省特约记者、通讯员培训会议。这已经是本报第七次举办类似培训了。会上,大家像久违的老朋友,互相探讨、学习和交流。
《安徽青年报》是我从工作开始就接触到的,直到现在,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关于如何用好这份报纸,如何发挥这份报纸在学生第二课堂中的作用,我有话要说。我在学校一直负责校刊编辑工作,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经常利用早读课、自习课等时间,选取《安徽青年报》中有价值的作品,向学生讲述。当学生们惊讶于我的博学时,我再拿出这份报纸,学生都很感兴趣。
2015年上半年,我已经在《安徽青年报》上发表了三篇校园新闻稿,全校上下都非常高兴,这促使了我们订阅报纸的积极性,2015年学校共订了180份报纸。
我想谈一下我们学校的一些对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希望能对别的学校有一定的借鉴。一般学校都是学生主动报名,然后发展。但为了把真正善于写作的学生记者选出来,我们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时,与政教处协调,由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推荐五名到六名学生,然后通过考试的方法,择优录取,这也就提高了学生记者素质。 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收获自信的平台 我是英语教师,2014年9月才开始接触这方面的工作,出于对写作的热爱才走上通讯员的道路。班里有位非常喜欢写作的学生跟我讲过“看到自己手写的文章变成铅字,那是一种无以名状的喜悦与激动,内心是满满的成就感”。其实,作为教师,我们能为学生所做的远远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展示更加精彩的自己,让他们更加自信,《安徽青年报》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
一直以来,《安徽青年报》都很受阜阳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上面很多稿件都是报道一线学校、教师的,接地气,看了让人有共鸣,其中报道别的地区一些改革的做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首先很感谢《安徽青年报》对定远县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曾先后多次报道了定远县的教育新闻,而且大多还是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这种肯定让我们更有信心把教育工作做好。
作为新闻宣传战线上的新兵,我是第一次参加报社培训会议,无论是培训内容、形式,还是各项活动都让我耳目一新,收获很大。同时,认识了很多教育新闻宣传同行,让我对今后的宣传工作充满信心。
我是理科出身,文字工作并不是自己的强项,可以说是《安徽青年报》带我入门的,它不仅代表着全省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更是全省教育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份报纸上,教育改革的各种设想、各项举措和成果都能找到答案,有共鸣,有收获。在我看来,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至少要有一份这样的报纸,多看多学习。
与会者积极踊跃的发言 培训会上,参会者认真阅读本报
我接手新闻宣传工作才两个多月的时间,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兵,参加这次培训会学习到很多东西。在这里,我有几点想法想和大家共勉。一是要有大局意识,勤于学习,勤思,勤写,勤学,以勤取胜;二是要把握方向,作为主流媒体或者官方宣传阵地,一定要讲政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正面典型;三是要贴近实际,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前沿一线,是新闻宣传的沃土,无论是媒体还是基层通讯员,都要牢牢把视角向教育一线倾斜,报道师生的心声、呼声。
亳州市教育局 阜阳市教育局
□本版稿件由实习生解雅婕、周海洋,本报记者程榕娟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