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教育年度要事和年度人物在肥揭晓并颁奖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02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020期  下一期
2014年全省教育年度要事和年度人物在肥揭晓并颁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韦玉柏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15-08-19 14:00:27

155名本报优秀特约记者和通讯员同时受表彰

本报记者 傅 军/摄

    本报讯  8月13日下午,2014年全省教育年度要事和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暨颁奖仪式在合肥市举行。评选活动由省教育厅新闻办公室、省教育宣传中心、安徽青年报社共同主办。
    活动自2015年1月启动以来,全省教育系统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组织委员会共征集到106个单位报送的候选材料208份,其中“全省教育年度要事”评选征集到50个单位的83件事件、“全省教育年度人物”评选征集到83个单位的125位个人和群体。组织委员会对征集到的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初评,遴选出25件事件和30位人物入围候选名单,并通过安徽教育网、安青网和《安徽青年报》等渠道对入围的年度要事和年度人物进行公示和投票,投票总数超过53万。在此基础上,组织委员会综合网络投票和评委意见,最终评审出《我省建立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等10件事件为“2014年全省教育年度要事”,《合肥在全省率先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等15件事件为“2014年全省教育年度要事提名事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正竹等13人为“2014年全省教育年度人物”,蚌埠医学院教授邵正仁等18人为“2014年全省教育年度人物提名奖”;授予安徽师范大学等81个单位“评选活动组织奖”。
    广受茶农爱戴的“茶县长”张正竹、与大学生共成长的全国优秀辅导员杨建、坚守孤岛32年不离不弃的花学刚、远渡重洋执着献身华语教学的蔡虹、用生命托起学生的英雄教师朱长海……一个个获奖人物的事迹介绍让现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听了获奖人物的介绍非常感动,和这些获奖的人比起来,我们为教育付出的太少了”。颁奖现场,来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这些获奖人物为榜样。
在推荐的年度要事中,既有全省层面的重大政策的推出,也有基层单位的有一定影响的有益探索;既有事关长远的重大改革举措,也有关注民生的惠民政策。在推荐的年度人物中,既有在边远农村默默坚守、辛勤耕耘的乡村教师,也有在教学科研中取得显著成果的高校学者;既有系统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也有系统外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社会热心人士,还有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学生。这些事件和人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蓬勃生机,展示了全省教育系统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又讯  8月13日至14日,由安徽青年报社联合省教育厅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的《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培训暨表彰会在合肥市召开,来自全省教育系统的近300名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者参会,其中有155名教育工作者因在过去一年的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中表现出色,获选为2014~2015年度优秀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
  《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由省教育厅新闻办公室、安徽青年报社联办,是省教育厅和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的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2008年3月,省教育厅新闻办公室和安徽青年报社在全省教育系统聘请了一千两百多名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七年来,他们踊跃投稿,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参与相关活动,对全省的教育新闻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激励先进,参考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2014~2015年度投稿、发稿数量和参与相关活动等方面情况,评选出亳州市教育局、马鞍山市教育局等24家单位为“2014~2015年度《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安徽大学的蔡丽丽、合肥市教育局的王一斌等155人为“2014~2015年度《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优秀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并进行表彰。
  培训会上,为引导大家运用好新媒体进行教育新闻宣传,会议邀请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邬平川、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科员邵明,以及人民网《网络舆情》内参编辑李家林等,分别围绕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解读和宣传、政务微博与网络舆情管理,以及互联网+时代教育舆情研判与引导等方面进行培训并进行分组座谈,为与会者捧上一道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大餐”,不少与会者表示这样的培训实用、有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