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有一批学生在学校和社区的精心组织下,或跟随民间艺人学习丰富多彩的传统才艺,或走出家门来一场励志游学;或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学习手工制作和绘画等。一样的暑假,却各有各的精彩,学生们既得到了放松,也学习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
城市学校少年宫上演花式才艺秀
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手挥琵琶……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7月23日上午,在合肥市临湖小学城市学校少年宫武术班的教学课堂中,18个学生跟随教练练习太极拳,一招一式都像模像样。“来,左手略高一点点。”“稳住,不要倒掉了。”在教练的口令下,学生们虽挥汗如雨,却毫不偷懒,练习得异常投入。
与此同时,该校四楼的几间教室里同样很热闹,远远地就听到悠扬的葫芦丝演奏声。原来,学校外聘了退休教师姚先友利用暑假教学生们吹葫芦丝。“来,大家都集中注意力,好好地吹一曲《二月里来》给记者姐姐听听”。见到记者来采访,学生们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吹得格外认真,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激流勇进,眉宇间尽是掩饰不住的欢愉。
隔壁教室里,五年级学生肖书月与另外二十几个同学一起专心练习书法,虽然才练习半个月,却进步很大,隶书、楷书都写得有板有眼。双胞胎姐姐肖书婷此时在该校的舞蹈房练习健美操,压腿,旋转,起跳,这些在外人眼里枯燥无趣且颇有难度的动作,肖书婷和小姐妹们练习到忘我。
“我很喜欢跳舞,只要一听到音乐,浑身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跟着跳”。肖书婷说,放假前,妈妈问过我是否要报补习班,但喜欢舞蹈的我希望在暑假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学校少年宫刚开课时,自己就和妹妹一起来了。
据该校副校长范金中介绍,为了帮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学校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开办少年宫暑期才艺班,免费教授学生书法、绘画、舞蹈、武术等才艺。“从7月5日一直到8月中旬,每天都安排了不同的课程,仅今天就开了七门才艺课,除了发动学校一部分拥有特长的教师,学校还外聘了五六名民间艺人,让学生们学到真正的传统才艺”。范金中说,考虑到学校少年宫的实际承受能力有限,今年只保守接纳了三百多名学生参加暑期才艺班,约占学校总人数的1/3。
对于学校的做法,教了一辈子书的姚先友连连称赞,直言暑假本来就是要让学生放松放松的,尤其是小学生,更加不能负担过重,应该劳逸结合。提及当下热度持续不减的“补课潮”,姚先友说:“提高成绩主要还是靠提高课堂效率,不能盲目补课,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课上不听,课下再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教室外总有三两家长立在窗户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学生们的一举一动。“虽然我是专职妈妈,有时间陪伴孩子,可是我没什么文化,没能力在家辅导孩子”。陪同儿子过来学习书法的朱德琼女士说,现在学校在家门口办起了暑期才艺班,不仅让孩子暑假多了一个去处,而且还能免费学习到一门特长,让自己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席话得到在场其他家长的认同。
“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基础,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而不是无休止地补课、做不尽的作业”。在范金中看来,艺术学习和课业学习是相通的,如果学生在学习才艺时积极、主动,慢慢地就会将这种主动性带到学习中,无形中成绩也会提高。

舞蹈房里,学生练习压腿
社区课堂听大学生志愿者讲故事
7月23日下午两点多,家住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新村小区的赵丹丹背着书包,在奶奶的陪同下径直到莲花社区丹霞居民委员会。放假以来这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我很喜欢来这儿,在家都是我一个人玩,好无聊,但在这里不仅有好多小伙伴一起做游戏,还有一群大哥哥、大姐姐辅导我写作业,我最喜欢听他们讲故事”。赵丹丹口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实际上是合肥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暑假,他们联合丹霞居民委员会开设了“霞光课堂”。
据丹霞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朱春琴介绍,一直以来,老年人和小孩都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对象,鉴于社区里进城务工人员较多,他们几乎没有时间看管和辅导孩子,所以,举办“霞光课堂”的初衷是为了让这群流动儿童暑假能有个好去处。
随着赵丹丹,记者到位于丹霞居民委员会三楼的“霞光课堂”,一走进会议室一股清凉迎面扑来,宽敞的“霞光课堂”里,摆放着两排课桌,20多个学生相向而坐,一名扮演小教师角色的大学生志愿者站在中间。今天的话题是“感恩”,在小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举起小手积极地参与互动,“爸爸、妈妈那么辛苦,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有的说:“为爸爸、妈妈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叠被子。”有的说:“给妈妈洗脚。”还有的说:“爸爸下班回来时,给他拿拖鞋、倒杯水。”……每一个回答都得到了小教师的认可和表扬,有了表现的机会,还有小奖品,孩子们更加乐不可支,课堂上笑声一片。
韩玉,合肥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是这支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据其介绍,“霞光课堂”将从7月13日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每周一至周六开课,主要是上午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各种主题的讲座、讲故事比赛、教孩子们手工制作、跳舞等,下午辅导孩子们做暑假作业。“他们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要工作,没有时间陪着他们,我希望我们能发挥自己的力量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韩玉说,自己的童年就是在各种各样的补课中度过的,那种感觉很痛苦,所以她希望能借助“霞光课堂”让孩子一边学习一边玩,寓教于乐,减轻孩子们的学业负担。
记者注意到,“霞光课堂”中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都有,这群大学生志愿者一会要照看年龄小的孩子,遇到哭鼻子的还要耐心哄着;看到调皮捣蛋的要上前劝阻;还要辅导一些学生写暑假作业,现场好不热闹。
“我和姐姐一起来的,在这认识了好多小朋友,还学会了折纸花,有百合,有樱花”。今年才六岁的魏子贤是最小的学生,乖巧的她依偎在小教师的怀里学折纸,每折成一只都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一旁的姐姐魏子月说:“爸爸、妈妈白天都要上班,只有奶奶可以陪她们,所以妈妈说‘一天到晚在家看电视还不如来这学点知识’。”
对此,朱春琴笑言:“孩子在这里的确不一样了,有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看着他们,还可以学一些课外知识,家长是很乐意将孩子送到这里来的,有的家长在暑期之前就询问我们今年有没有这个活动了,有的话一定要提前告知。现在这里不仅成了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又是清凉、安全的娱乐平台。”

学生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感恩的手语动作
励志游学中感知世界感受历史
“当我站在百年交大的四大发明广场上,看到一群群学生走入雄伟的钱学森图书馆时,我惊异于交大人的务实与严谨;当我来到张学良将军公馆,我惊异于张学良将军的爱国豪情,以及大局为重、天下为公的大度情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当我走进规模宏大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我惊异于陕西这块宝地,人杰地灵,我惊异于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永世不衰;当我来到这里,我一直在惊叹。”
7月21日,合肥市庐阳中学七年级学生李阳在自己QQ空间写下上述一段感慨,这是其在结束了五天四夜的西安夏令营后的内心剖白。
与其有着一样的心灵震撼的还有该校另外399名学生,这个暑假,他们在学校的组织和带领下,分成两条线路分别前往北京市和陕西省西安市开启了一场励志旅游,在旅行中放松自己,享受难得的假期生活。
据该校团委工作人员汪凤介绍,从2009年开始,该校已经连续举办了七次暑期励志游学活动,开通了北京、西安、沪杭三条线,每年都有四百多学生参与其中。七年级学生开展主题为“感受清北魅力,放飞成才梦想”北京励志游学,八年级开展主题为“穿越秦汉唐,筑梦西交大”西安励志游学和主题为“怀鸿鹄之志,游华东名校”的沪杭励志游学。五天四夜的行程包括参观高校(植梦)、聆听历史介绍及励志讲座(励志)、参观当地名胜古迹及历史博物馆(游历)、素质拓展训练(合作)、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学子亲密接触(学习)、感受当地风土民情(领略)等。
汪小宝,该校七年级班主任,是这次西安励志旅游线路的带队教师。据其介绍,励志游学期间,学生先后参观了西安交通大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名胜古迹,活动丰富多彩,颇具教育意义。“五天四夜给予学生们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游览了那么多名胜古迹、开了眼界,而是思量了自己的人生,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相信四、五年后,他们一定会圆梦”。
“为了迎接中考,中学阶段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但学校一直都很重视研学旅行,并作为社会实践课程纳入到学校教育中”。汪小宝说,这是因为励志游学不仅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研学中感知世界、感受历史,能够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版稿件由实习生解雅婕、聂玉静、章银,本报记者程榕娟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