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安庆市召开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成果发布会,公布了2014年实验监测结果分析报告,这是我省首份区域教育“体检报告”。
安庆市是我国30个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之一,是我省唯一一个“国字号”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区。自2013年启动实验以来,围绕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对学生和学校尝试全新的“绿色评价”,该市共有81所市级样本校、205位骨干教师、近万名学生参与了这项工作。
“近两年来,我们运用自主开发的25套测量工具,对全市81所样本学校的近万名学生进行评测,获得了第一手的真实数据,编制出我省首份区域教育的‘体检报告’”。该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孙彦介绍,这份报告主要得出了家庭环境与学生的学业发展,课外学习时间、课堂学习方式与学业成就,行为习惯与品德发展水平及学业的发展,学习生活的心情与学生的发展四个方面的结论。
报 告 摘 录
六成小学生有家长作业
该报告指出,在家庭环境与学生的学业发展方面,非独生子女的学业成绩均值在义务阶段明显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各科优秀率上有一定的差别,尤其在小学段,非独生子女各科的优秀率明显高于独生子女。
父母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业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影响力并不是很强,相比而言,父亲的影响力更大一些,这些结论仅适用于义务阶段的学生,在高中段,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学生学业几乎没有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3164名小学生中,有60.2%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家长留的作业;在3376名初中生中,36.3%的学生有“家长作业”;在2067名高中生中,每个学生都有家长留下的或者自留的作业。分析数据认为,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自留或家长留下的作业时长与各科学业成绩成负相关。
与父母的融洽程度是家庭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发现,与父母融洽程度高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
小学生上辅导班
与学业成绩无明显关系
该报告得出,课外辅导班(作业)、家长布置的作业(自主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在小学段、初中段和高中段作用各有不同。在3194名被调查的小学生中,有71%的学生表示没有上过辅导班,有5%的学生上辅导班的时间达每周四小时以上。经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长和完成家长布置作业的时长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明显的关系。
初中阶段适当的课外补课和自主选择性作业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但完成课外辅导班及家长布置的作业不利于学业的发展。总的来说,初中阶段适当的课外学习辅导是有必要的。而高中生的课外学习辅助(除完成学校安排的课时和作业外)是没有必要的。从数据分析来看,高中生的课外学习辅导每周在400分钟以内效果比较好,超过这个时限,适得其反。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必要的。小学生经常性的合作讨论和举手发言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初中生经常性的课堂讨论会带来更好的学业成绩;高中课堂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的讲课。有85%以上的课堂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但在数学、科学学科,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学业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很明显的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明显的优势,但这种学生所占的比例除语文学科达到41.65%外,其他学科都达不到40%。 (下转第七版)